【懷古慨今】 啟發佛性 星雲大師 |2020.12.26 語音朗讀 24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文/星雲大師雲谷禪師,俗姓懷,明朝浙江嘉善人。他少年時便有修行的志向,於大雲寺出家,十九歲受具足戒,並修習天台小止觀法門。當時法舟濟禪師閉關於杭州天寧寺,雲谷前往參學,法舟教示學道必以悟心為主及止觀要旨,讓他參「念佛是誰」的話頭,雲谷於是日夜參究。圖/unsplash有一天,他忽然聽聞碗筷掉落地上的響聲,猛然有悟,並蒙法舟印可,後來閱讀《宗鏡錄》而大悟萬法唯心的旨趣。後來,雲谷隱居於金陵天界毗盧閣三年,又結庵於鎮江棲霞山千佛嶺。千佛嶺荒廢僻靜,時常有盜賊出沒,每當捉到盜賊,雲谷不但沒有苛責,反而饋贈飲食、衣物予賊人。圖/unsplash由於雲谷的寬宏大量,不僅感化了盜賊,連聽聞者也都感佩萬分,久而久之,不論是名士達貴或升斗小民,都紛紛前來護持,並興建禪堂,千佛嶺因而成為江南一大叢林。雲谷每次開堂講座,必定先舉揚《百丈清規》,時人稱為「禪道中興之祖」。雲谷平日常坐不臥,四十年來如一日,未嘗間斷。開示學人總以「唯心淨土」為修行法要。儒士袁了凡曾與雲谷相對靜坐三天三夜,後來奉行唯心淨土而道行益增,憨山大師也在雲谷處受益不淺。圖/unsplash釋初參曰:即使是盜賊,也有本然的佛性,只是暫未彰顯而已。雲谷對盜賊的慈悲包容,不但感化盜賊,也漸漸開啟他們本來具有的佛性。一般凡夫,或許難以做到「以德報怨」,但應學習雲谷「留點餘地給他人」的處世哲學,以同理心來包容,則所有的怨懟,自會消弭。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迷妄之心 下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念佛的真義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叢林風光】五日精進禪修 體證人間生活禪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