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文化】冬至是個感恩節

文/戴永夏 |2020.12.21
2184觀看次
字級

文/戴永夏

冬至是華人社會的一個重要節日,時間一般落在國曆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過了冬至,白晝日增,夜晚日減,這個特殊天象,成為古人制定曆法的坐標。

秦代以前,冬至所在的月分被定為歲首或歲尾,而冬至這天便是一元復始的「新年」。漢代以後,「年」被夏曆新正月取代,但冬至依舊跟歲首並重,人們稱之為「亞歲」,謂之「冬至大如年」,即是指其地位跟年相當,規模跟年相近。其豐富的節俗活動,無不透射出濃郁的和諧氣氛和深深的感恩情懷。

冬至的一項重要節俗,就是祭天祭祖。為感謝老天的浩蕩之恩,歷代帝王都在這一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我國最早的行政法典《周禮》中,記載了周天子祭天的情景:「冬至日祀天於地上之圜丘。」此習俗代代相傳,至唐宋時期,冬至成為法定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明清兩代,冬至的祭天活動更趨隆重。這天,皇帝要在北京南郊的天壇祭天,天壇內的祈年殿、皇穹和寰丘都是祭祀的主要場所。

一般百姓則把祭天和祭祖放在一起進行。為感謝老天賜予五穀豐登和祖先的庇佑之恩,這一天會準備豐盛的祭品,供奉在天神和祖宗的牌位前,也有地方將紙糊的衣被、樓閣等拿到祖墓前焚燒,為祖先「送寒衣」。

冬至的另一重要習俗,就是拜孔尊師敬長者。為報答父老的養育之恩,冬至的敬老有多個方面,其一是吃長壽麵祝願父老健康長壽。此俗源自華夏始祖黃帝。據說黃帝在冬至這天得道成仙,此後每到冬至,人們便以吃長壽麵表示對黃帝的緬懷與崇敬,之後演化為敬老之俗。其二,是設家宴拜謝父老。如《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十一月冬至節……拜父母尊長,設家宴。」再是給長輩獻上新做的鞋襪,讓他們能夠暖和地度過嚴冬。這一習俗看似微不足道,卻是情深意長,最晚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在民間廣泛流行,至今仍歷久不衰。

為感謝老師的教化之恩,冬至這天要先祭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接著禮拜自己的老師,各地學校也會放假一天,學生要去拜先生,家長爭相宴請老師。

冬至節的感恩活動,除對天神、祖先、師尊、長輩外,還在親友之間進行。親戚朋友間互相拜賀,饋贈禮品,也是冬至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屆時,士庶人等你來我往,馳賀不迭,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暖暖春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