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拾音者】 聲谷 網友願為自然聲音付費 文/記者鄭夢雨 |2020.11.15 語音朗讀 18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聲谷在西溪溼地的 樹林中收集風聲和鳥鳴聲。圖/新華社 聲谷在西溪溼地的河道中收集水聲。圖/新華社 木槳撥水聲,雨擊湖面聲,風吹竹葉聲……西溪溼地一葉搖櫓船上,聲谷頭戴耳機,舉起拾音話筒,又一次將大自然裡細微的聲音轉化成電波,裝入錄音機。他的硬碟中,裝著他從各地收集的近八千條自然錄音。圖/新華社 每當在繁瑣的工作中感到壓力時,聲谷依然會到自然中尋找慰藉。圖/新華社 文/記者鄭夢雨愈來愈多的網友願意為他的聲音付費。在喜馬拉雅平台上,用戶透過付費專輯、會員專輯,購買這些聲音的版權,甚至偶爾還有主播打賞和流量變現收入。一年下來,聲谷錄製音頻的收入在喜馬拉雅平台可達到近人民幣百萬元。木槳撥水聲,雨擊湖面聲,風吹竹葉聲……西溪溼地一葉搖櫓船上,聲谷頭戴耳機,舉起拾音話筒,又一次將大自然裡細微的聲音轉化成電波,裝入錄音機。他的硬碟中,裝著他從各地收集的近八千條自然錄音。聲谷本名趙志勤,曾經是一名互聯網創業者。為自己取名「聲谷」,意為「峽谷裡的聲音」。在他看來,這種意向具備強烈的想像空間,他希望營造出一種聲音氛圍,給予人放鬆的力量。如今,聲谷錄下的自然聲,在喜馬拉雅平台的播放量已近億次,成為無數都市青年釋放壓力的「耳朵」。感受大自然的治癒力「夏,五點半,老爺爺遛狗回來,遠處有人砍樹」、「夏,七點,它在籬笆上停留了兩分鐘後飛走了」、「夏,六點半,一隻健碩的蜜蜂在花叢中採蜜」……自己帶上一套錄音設備,常常「凌晨出動」,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都是他記錄的素材。記錄自然聲音這一念頭,源於二○一四年在福建湄洲島的經歷。「第一次見到大海,站在海邊,一層一層的海浪撲向自己,感覺自己被大海完完全全地擁抱了,那種感覺非常治癒。」他想把這種聲音記錄下來,讓更多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治癒力。戴上監聽耳機,外界聲音被隔絕,耳機裡傳來的聲音不加修飾,一個個聲音細節隨著話筒的指向傳到耳中,不斷放大。錄音機上的幾排旋鈕用來調整收音角度和範圍,精度不斷提升,臨場的聲音被盡可能地還原。從一個單聲道話筒,到一根立體聲錄音筆,再到如今一副監聽耳機、一台錄音機和幾個話筒,他的設備不斷升級,記錄下的聲音也更接近真實。「閉上眼睛,彷彿回到了家鄉老宅,彷彿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處處是鳥語,滿目是清新」,網友評論道。愈來愈多的網友願意為他的聲音付費。在喜馬拉雅平台上,用戶透過付費專輯、會員專輯,購買這些聲音的版權,甚至偶爾還有主播打賞和流量變現收入。一年下來,聲谷錄製音頻的收入在喜馬拉雅平台可達到近人民幣百萬元。然而,看似容易的工作,拾音的旅途卻不乏辛苦和危險。一次天未亮時,聲谷走進山坳記錄貓頭鷹的聲音。靠近聲源處有一個凹槽,站在凹槽處,他在耳機裡聽到幾聲狗吠,感覺野狗近在咫尺。一次開車路過水庫,他停下車記錄風吹水面的聲音。道路泥濘,車陷在泥中,電話沒有信號,兩只手電筒都只剩下一點電量,他徒手墊了三十公尺長的石塊為車鋪道,脫身後發現手都掉皮了。儘管如此,每當在繁瑣的工作中感到壓力時,聲谷依然會到自然中尋找慰藉。「大自然的聲音在一天中每個時段都是不一樣的。我喜歡清晨天亮前的那一個小時,那時的聲音純粹而通透,能讓我感到平靜和放鬆。」聲谷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煩惱,常常能在自然中得到疏解。張開耳朵聽內心聲音二○一七年一天清晨,聲谷到杭州郊區的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記錄流水聲。他蹲在小溪裡,聲音傳入耳機,整個人感到格外舒展,渾身漸漸沒了力氣——他在水中「睡著」了。「我被溪水『催眠』了。」聲谷回憶,後來是被水「凍醒」的。二○一八年冬天,杭州下了一場大雪,聲谷到西湖附近記錄踩雪的聲音,不自覺從晚上十一點錄到了凌晨一點。「我太想錄到雪的聲音了!」聲谷興奮地錄音、拍照,雪在鞋裡化成水,忘我到腳凍得沒了知覺。美國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在其著作《一平方英吋的寂靜》中曾這樣描寫自然音:「是昆蟲拍打翅膀在午後明媚陽光中飛行的柔和曲調,是斑衣蠟蟬收起美麗的內翼降落在我光潔的地板,是清晨喜鵲和蟬令人驚訝的大合唱,是大雨在茂密枝葉上震撼人心的演奏,也是清風拂過脖頸時的柔和細語。」對聲谷而言,戴上耳機後,時間彷彿靜止。放下其他感官,張開耳朵,當聽覺更加敏銳,人們也更容易聽到內心的聲音。「我依舊在尋找聲音的路上,為更多人提供與自己對話的棲身之所。」聲谷說。 前一篇文章 【波羅木刻非遺傳承人】 澤培 傳承藝術 初心不變 下一篇文章 【茅盾文學獎得主】 張煒 關起門來寫作不是好現象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劉家琨 40年扎根本土長成大樹 作者其他文章【杭州亞運火炬手1】董四教 搖滾奶奶 找回年輕生命力氣象科普博主 蘇鏑坷 直面大自然的呼吸和脾氣【作家】陳慧 隱身菜市場 細數人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