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火炬手1】董四教 搖滾奶奶 找回年輕生命力

文/記者鄭夢雨 |2023.10.01
373觀看次
字級
火炬手厲成杰將火炬交給董四教(右)。圖/新華社
董四教在西湖邊彈唱〈藍色絲巾〉,懷念故去的丈夫。圖/受訪者提供

文/記者鄭夢雨

將滿八十歲的董四教是杭州亞運紹興站第七十一棒火炬手,她雙手塗著亞運主題的彩色指甲,高舉「薪火」從人群中小跑而過。

與董四教相似的是,一群平均年齡超過七十歲的退休音樂愛好者,組成了一支老年「搖滾樂隊」。面對衰老和離散,他們創造了一種可能性,對抗身體和生活的失控,找到了縫合傷痛、抵抗歲月、怒放生命的方式。

穿上我的藍色馬甲

為了火炬傳遞,董四教特地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美甲,上面畫著吉他、亞運符號,還有和朋友們堅持做的公益「藍馬甲」。為了迎接亞運,她和樂隊成員把原創歌曲〈藍馬甲之歌〉改編成了亞運版〈穿上我的藍色馬甲〉,用歌聲唱響。

晌午過後,杭州城北一間明亮的社區活動室裡就會傳來歌聲。十幾個白髮老人身穿藍色馬甲,排練亞運歌曲,伴著彈奏十分響亮。

這支樂隊中,年紀最大的主唱洪爺爺已經八十七歲。這些老年手風琴手、貝斯手、鼓手和吉他手,曾經是醫生、老師、翻譯、會計、工人、企業家……如今,音樂成了他們的共性。

隊長董四教是六十四歲時才開始學習吉他。

二○○七年,她在報紙上看到老年大學吉他班的招生信息。報名後,她「著了魔」一般:吉他立在床頭,睡醒了就練;擇菜、切菜時,謄抄的詞曲譜擺在隨手可見的地方;騎自行車時,腦海中的和弦忘記了,要停下車來拿出譜子看一看……

對老年人而言,學吉他並不容易。左手是和弦指法、右手是彈撥節奏,加上歌詞記憶相互配合,需要加倍努力練習。手指控制力減弱,力量不足,按輕了聲音不準,按重了手指像被火燒,洗菜時痛得鑽心。「我們這些老人,個個比學生時讀書還刻苦。」董四教說。

吉他班開班時三十多人,後來只剩下四人,董四教留到了最後。二○○九年,她和幾個老同學經常相約在西湖邊的曲院風荷排練,以荷花盛開的風景為屏,這支由老年人組成的樂隊,名字就叫「風荷」吉他隊。

董四教說,老年人的時間過得很慢,總要找到一個團體,不論你喜歡什麼。除了彈吉他,她和夥伴們每星期跳兩次舞,大家一起游泳、爬山、逛西湖、交流音樂,現在有社區提供的排練室使用,沒有了風雨的侵擾,「像家一樣」。

作為隊長的她「不願意放棄每個隊員」,有的隊友樂理知識欠缺,或者經常出現小失誤,她會耐心教導。當樂隊排練新的歌曲,她的指令簡單卻嚴格:每個人每天聽五十遍。沒有技巧,他們的練習靠的是重複的努力。

「我們這代人經歷了許多國家大事,但亞運會開在家門口,一輩子還能碰到幾回?」一位樂隊成員說,「我們的演唱不完美,但我們熱愛這個氣氛,音樂聲一響,好像可以忘記一切煩惱。」

抱著吉他輕輕歌唱

少時,董四教跟著姐姐在雲南長大,一九六○年來到杭州,成為一名小學教師,與原杭州大學教師老邱相識,兩人情投意合,相知相伴。

彼時老邱知曉女友的生日,卻送不起昂貴的禮物,到絲綢市場挑了一塊藍色絲巾,董四教很喜歡。在她心中,有一位互愛互敬的伴侶就是幸福。結婚時,他們買了一台收音機,裡面播放的聲音成為她對音樂最初的認識。

二○○五年,老邱離世。年過六旬,遭遇一場無法排遣的孤獨,對董四教來說是很大的打擊,「成日沉浸在思念的痛苦中」。

直到吉他班招生。回憶起從前丈夫拉二胡、自己吹口琴的日子,在兒子的鼓勵下,六十四歲的她報了名。起初想法很簡單,心靈有了支點就能照常生活,她希望每年掃墓時能唱歌給天堂的他聽。

想他的時候,董四教就自己抱著吉他輕輕歌唱,「就像他在身邊,聽得到一樣」。家中的衣櫃裡,至今還珍藏著老邱送的幾十塊絲巾。

自從開始彈琴唱歌,董四教逐漸開朗起來,也不再刻意迴避舊物。二○一一年,她帶著這段故事上了電視,演唱完一首〈因為愛情〉,她聲音微微發顫,對著遠方說,「老邱,我在上海最好的音樂廳為你歌唱,你聽到了嗎?」

董四教家中,窄小陳舊的木床一旁,靠近窗戶位置擺放著一把木吉他。每天清晨,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刻,她起身,拿起吉他,練習和弦指法、背誦歌詞。

練習時,她自己架起一台相機,從二○一○年七月拍攝第一條視頻至今,二百多條視頻見證著她彈唱的進步,也記錄下她慢慢變老的十三年。

二○一八年,在一檔電視欄目上,這些抱著樂器的老夥伴開始嘗試轉型︱︱紅色皮褲、皮背心、黑墨鏡,音符偶爾落拍,音調裡透著一股老戲或是民歌味道,一首老年搖滾版〈怒放的生命〉驚豔全場。

對這些老年樂迷而言,搖滾更令人釋放。在搖滾音樂激昂的鼓點中,他們找回年輕時的生命力。

董四教說,青春就是有活力,有追求,有夢想。從前那些夢不到的,老了之後竟然兜兜轉轉實現了。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