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病毒疫情,旅居大陸的台灣人民從半年前,就在網路社群討論返鄉探親辦法。有人看透掌權者手段,可能一年無解,辭職歸故里;但大多數人仍希望兩岸政府能對應新冠疫情起伏,務實協商,制訂便捷安全的商務旅行辦法,幫助兩岸人民異地工作、求學之餘,也能解親情相思之苦。
旅陸台民端午思鄉時,武漢通過封城、全民篩檢、隔離、解封、二次全民篩檢的十天大會戰、再解封,已成功圍堵新冠病毒擴散。斯時也,台民匯聚的上海、廣東、重慶等地,相對於歐美大城市,已屬疫情低風險地區。日前所謂的江蘇台商返台確診,也查明是錯置檢體樣本的烏龍案;可是端午、中秋都過了,中華兒女最重視的農曆春節已開始預訂機票,對應疫情的兩岸便捷商旅卻仍在雲深不知處。
旅陸台商在微信社群發表返台過年費用估價表,依現行防疫辦法,買機票、篩檢、住隔離旅館等費用,一人花費超過台幣十二萬元,夫妻兒女同行,費用加倍。且來回兩岸各需隔離十四天,加上等候醫院年假後門診篩檢的時間,耗時可能逾月,無論企業主、工薪族都難以承受。台商會幹部借箸代籌,提出回台前做三次核酸篩檢,以縮短隔離時間為七至三天等辦法,方便兩岸人民進行非觀光類往還之需。
兩岸刻正軍事對峙,美國又藉軍售台灣空對地飛彈挑釁大陸,此刻期待雙方協商防疫便民之策,確屬知易行難;但跨域防疫、護民生、興經濟,是文明社會共性,互蒙其利。於政治,台灣欲團結合作自信前行,豈能不團結旅陸百萬台民與他們在台親友?大陸說兩岸和平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總不致在春節防疫旅行辦法上使絆子刁難。防疫的便捷商旅,事關人道,更是人民評鑑兩岸為政瞻矚與效能的指標。
兩岸都是疫情低風險地區,設定便捷商旅辦法,有益人、貨流通。試看桃園機場班表,絕大部分國際航班高掛取消註記,兩岸桃園─上海間仍繼續執飛,代表即使在艱難現狀下,商旅市場仍在;若能執行便捷辦法,市場需求必上升。受益者不只商旅人眾,還可惠及航空公司、免稅店、航站餐飲店、防疫計程車等,遑論兩岸企業常態營運之利。
台灣官方或謂大陸執行防疫效度難盡信,唯旅陸台民的親身體驗是依陸方辦法,攜健康碼跨省市出差、訪友,既暢行無阻,也未染疫。近月來台民赴陸參加海峽論壇、青年論壇等群聚活動,台灣領隊對陸方防疫執行力都給高分;且若存心挑事,近日台灣想與帛琉發展旅遊泡泡業務,對方還擔心境內零確診破功,而美事未偕,自與台灣陸續輸出病毒案例有關。
訂定防疫規範,既要克制病毒傳染,也要兼顧人民維生活動。專欄作家王文華日前以美國NBA職業籃球賽為例,指今年三月因有一名球員染疫停賽,職籃聯盟的球員、職員等亟思復賽,因有比賽才有二十六億美元電視轉播權利金可分。聯盟乃設計百餘頁規則,律定比賽轉播應遵守事項,球員照常登場拚搏,觀眾席空無一人,但大家有收入了。
美國疫情嚴重,NBA職籃賽仍能在周延規則下,恢復季後賽,維生線獲得輸液。兩岸便捷商旅規則不會比美國職籃賽更複雜,但看主事者能否破平庸戒傲慢,以大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