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在夙昔 思源學者 風範在人間 文/陳復 |2020.11.01 語音朗讀 25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韋政通教授 圖/作者提供 張春興教授 圖/作者提供 胡佛教授 圖/作者提供 楊國樞教授 圖/作者提供王鎮華教授 圖/作者提供余德慧教授 圖/作者提供 文/陳復華人社會長期面臨著學術殖民的困境,意即我們的社會科學只是橫向移植西洋文化的理論來解釋自己的社會,一直沒有徹底面對自身的儒釋道傳統架構相應的理論,更沒有針對社會現象提出脈絡相應的詮釋,尤其社會科學各領域自行其事的發展,沒有展開跨領域的對話與整合,更使得社會科學的整體發展呈現停滯的僵局。有鑑於此,國內七十餘名學人在黃光國教授的倡導下,兩年前攜手成立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並選出黃光國教授擔任榮譽理事長、王智弘教授擔任理事長、本人擔任副理事長與夏允中教授擔任祕書長,希望從中西會通與儒佛會通的角度,架構出能真實面對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本土社會科學。由於經過兩年的快速發展,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已日漸茁壯,大家深感台灣過去二十年來,有賴於幾位大師級學人,孜孜不倦在各領域辛苦耕耘,使得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在學會成立前早已累積出厚實的基礎。學會理監事幾經討論,希望能選出幾位已過世十五年內的大師級學人,其著作等身且人格高尚,享譽海內外,終身學術成績已能完整評斷,足資後繼學者效法,學會特頒贈「思源學者」的崇高榮譽,由其家屬或弟子來接受頒獎,藉此表達學會對其有著「飲水思源」的心意,並惕勵青壯學者能「繼往開來」。經由遴選委員會做資格審查,後由理監事聯席會議投票,經全體理監事同意後,授予思源學者榮銜。首屆思源學者的名單計有六人,依出生年月的先後排列順序如下:韋政通(1927—2018)、張春興(1927—2014)、胡佛(1932—2018)、楊國樞(1932—2018)、王鎮華(1946—2000)與余德慧(1951—2012)。以下簡單介紹生平事略。韋政通教授係自學有成的思想家,曾任聯合報系《中國論壇半月刊》編輯委員會召集人,曾著作近百萬字的《中國思想史》。張春興教授曾任台師大教育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台師大終身職名譽教授及博士生導師、美國普渡大學客座教授,一生勤奮講學且著作等身,主要出版書籍包括《張氏心理學辭典》等三十八種。韋政通教授與與張春興教授兩人都是論政而不參政的典範人物。胡佛教授係中央研究院院士,擔任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他對台灣政治改革與民主轉型曾發揮極為關鍵的作用,曾任《思與言》雜誌的主要發起人,號召資深學者成立「中流文教基金會」,積極展開兩岸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頂尖學者的對話,共同探索中國人在二十一世紀的地位,認識中華文明對促進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時代新意。楊國樞教授同樣係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研院副院長,號召學者成立澄社並擔任首屆社長,他是華人本土心理學之父,畢生關注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他認為華人心理學研究的盲點在於全盤套用西方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積極倡導貼進華人社會文化特徵的本土心理學。王鎮華教授早年在大學任教十三年,他毅然放棄大學教職,自己獨立創辦德簡書院,著重中道今來的體證,主張「主/體/心/台/位/文」六大區塊的《易經》體系,誓做一個謀道不謀食的君子,傳承中華文化的天命。余德慧教授先後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跟楊國樞教授在台大開設台灣第一門生死學課程,曾任《張老師月刊》總編輯,長期關注詮釋現象心理學、生死學、臨床諮商與宗教現象學等前瞻性的議題。這六位大師級學人呈現的門徑各有不同,然而其典型在夙昔,都是值得我們傾慕與效法的思源學者,其風範永誌於後世學者的心中。 前一篇文章 【生死自在 】 病毒疫情下的省思:從因緣法觀全球疫情(二十) 下一篇文章 憶慈愛的父親 熱門新聞 01日本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揭牌2025.08.2902隱藏地穴裡的風光2025.08.2903葡萄牙佛光人抄經接龍 傳遞吉祥2025.08.2904石岡熱氣球嘉年華2025.08.3005普中教職員共識營 互勉智慧教學著重品格2025.08.2906光明面新聞獎盛會 致敬9月1日記者節2025.08.2907長城壁畫2025.08.2908高血壓未就醫 喘不過氣險送命2025.08.2909NFL職業美足新賽季 9月4日燃戰火2025.08.2910政院AI基本法 提供產業租稅優惠2025.08.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命畫語】平衡點腳下一片天散步花開有時 香留心間那分溫暖 從未褪色愛的蛋糕 作者其他文章【幸福心理會客室】遷徙的記憶【幸福心理會客室】陳孟杰 扎根歷史教學【幸福心理會客室】教學路上 無愧前行【幸福心理會客室】悠遊歷史 探索真相【幸福心理會客室】 理想的國文課【幸福心理會客室】共創愛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