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陳復
簡月娟老師是國立台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早期在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服務,當時的專業領域是書法美學和華語文教學。人們常說轉益多師,月娟老師則是「轉益多域」,數年前開始跨領域研究,進行書法的人體試驗,專業領域跨域到「療癒書法」,目前在台南大學通識中心開設「療癒書法」。
此外,月娟老師相當關注一○八課綱,今年初還出版了一本《大學教授教你輕鬆寫出學習歷程》,幫助高中生輕鬆的面對學習歷程。教育部近年來高度推廣「跨領域」與「多元創新」,然而月娟老師的領域跨到醫學、心理學和十二年國教,如此奇特的經歷,使人不禁好奇,她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故事?
月娟老師說:「我的人格特質喜歡不斷突破,不喜歡長時間待在同一個舒適圈;或許是學生時代的數理成績比文科強,容易對跨領域產生興趣。」
書法家大都長壽,例如柳公權八十四歲,文徵明則活到九十歲。來到研究領域,月娟老師始終覺得可從當代醫學證明,習寫書法對於身心的好處,因此特別去參加好幾個醫院的訓練課程;蒐集資料送往台北醫學大學生物統計中心進行分析,多次開會討論數據,過程中得到許多貴人幫助,讓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可能,試驗研究成果,還獲得美國行為醫學會(SBM)的認同。
不喜歡從眾,喜歡做沒有人做過的事,因此曾經接手經營過公司,更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書法保健學會來推廣療癒書法。
當我得知今年她出版了《大學教授教你輕鬆寫出學習歷程》,就很好奇問她為什麼會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歷程。她說:「我有十二年國教與師資培育的背景,教學經歷從國小、國中、高中職到大學相當完整,更有國小、中學與大學的教師證,在台南大學長時間負責師資培育的課程,因此,關注一○八課綱已經變成我的習慣了。」再者,她經常被高中家長諮詢,感受到學生的迫切需求,因此起心動念,乾脆寫一本書幫大家解決問題。
月娟老師花費近一年時間整理問題,多方請益各學群教授,最終撰寫這本書,從大學端的審查角度出發,希望明確地指引考生準備的方向,減輕學生在高中三年無所適從的壓迫感。輔導考生過程中發現一些缺口,包括考生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抗拒,將多元表現當作軍備競賽而產生不必要的壓力,撰寫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相關學習歷程產生困惑。
對於高一新生,月娟老師建議「檔案內容先求有再求好」。學測前的學習歷程,都是高中三年修課的必然產出,只要按部就班確實上課與繳交作業,就有現成檔案,舉凡感謝狀、證書或是照片都可上傳。每學年的檔案數量要傳好傳滿,確保高三下針對校系分則有足夠檔案來挑選,尤其系統中的「百字簡述」不要空白。
當高三考生進入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時,這本書會教考生針對校系分則撰寫「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幫考生輕鬆寫出到位的學習內容,輕鬆準備面試,如願進入理想校系。月娟老師更建議:「教育部應該廣納各方人士的意見,邀請相關專家集思廣益,讓學習歷程與課綱能調整得更完善。」
(作者現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