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7】隨堂開示錄 269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38 發心行佛方為菩薩 4-2 佛光山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戒會

星雲大師 |2020.10.22
2321觀看次
字級
八個寶塔的意思,說明了行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八道,都是要發心實踐的。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38

發心行佛方為菩薩 4-2

佛光山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戒會 
時間:2011年11月28日
地點: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

(四)要以正念克服妄念
我們的齋堂又稱「五觀堂」,裡面有一副對聯「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用意是在提醒我們,一般人往往有過多的妄心、煩惱,對於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人生的來龍去脈都搞不清楚,都會執著,所以佛教為什麼叫人要念佛,佛還需要我們來念他嗎?主要的,就是要我們用正念來克服內心的許多妄念,等到妄念消除了,連正念也不要,因為正念也是一種執著。
(五)要能超越對待
禪門有謂「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指的是沒有一法可計較,沒有一法可執著,但並不是叫我們什麼都不要。像維摩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他應該是大家的模範。「雖處居家,不著三界」,三界所有的功名富貴等,他都不掛念。維摩居士的家居生活很忙,他一樣要弘法利生,到學校裡跟學生說法;到市場裡跟工人、商人說法;甚至於到一些賭場、舞廳去傳教,教人提升人生的境界,進而超越三界。三界中,欲界以情欲做為生命,就是到了色界、無色界,還是有計較分別,要超越對待。
(六)實踐「五和」的生活
我們在今年八月二十三那一天,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一貫道等各個宗教,在佛陀紀念館舉行「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非常的殊勝。在現實的世間,要到達和平是很難的,所以我倡導出家人要奉行「六和敬」,建立「六和僧團」;對於在家的信眾,我就提出「五和」的層次:
第一、自心和悅:是指自己製造和悅、喜悅、歡喜。每個人自己的心就是一間工廠,心的工廠出產什麼?出產煩惱嗎?出產是非嗎?出產很多的妄想嗎?不是的,我的心裡面要出產歡喜、喜悅、法喜、禪悅。
第二、家庭和順:出家的人有僧團,有大眾,有師父、師兄弟,即使是在家的人也要生活。家庭不和,凡事都不順,這個家就不可愛了,所以家庭要能和順。
第三、人我和敬:與人相處,大家都要能和氣、尊敬,互相包容、互相幫助、互相體貼、互相諒解,那麼人我之間,就能和敬。
第四、社會和諧: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與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和諧。不要製造麻煩、製造問題。因此不管士、農、工、商各界,都要會處事,要懂得做人,懂得與人打交道,那麼社會就能和諧。
第五、世界和平:能夠做到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自然就能世界和平。
我們佛陀紀念館裡有八個寶塔:「一教」,指的是一個人間佛教;「二眾」,指出家眾、在家眾;「三好」,即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實踐了前面講的「五和」,才能到達「六度」,奉行「七誡」,完成「八道」。所以八個寶塔的意思,說明了行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八道,都是要發心實踐的。
三、從「信佛」到「行佛」
再說到行佛。過去一般信佛的人,都說「我信佛」,問他「佛」是什麼?他卻說不出。有的人到了苦難的時候,就說「我求佛」;有的人平時覺得,自己有些行為要來規範,所以「我念佛」,要克制妄念。現在大家都受了菩薩戒,接下來就是要「行佛」。行什麼佛?就是實踐剛才所講的三好、四給、五和、六度。
比方布施,所謂「善財難捨」,一般人要布施很難。布施,就是做人的一條戒。你不布施,做人吝嗇,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為,這就不是行佛。
布施的意思,不光是講布施錢財,布施的內容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其實,比錢財布施更重要的,是我布施給你一句好話、布施你一點歡喜、布施你一點方便、布施你一點因緣。我點頭微笑,友善好意,是布施;我眼睛看你,給你行注目禮、關懷你,是布施;我耳朵注意聽你講話,我也在行布施。所以,真正的布施要超越錢財以上。所謂無畏布施,就是有人遭遇苦難了,我們幫助他,讓他不要感到害怕,這就是很大的布施,很勇敢的布施。
布施就如播種,有播種自然會有收成。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可以給人,也不必勉強,布施的原則,要能不苦惱,不為難,不要後悔,才可以布施。所以六度以布施為首。
布施還不夠,還要普利大眾。像我們在家的居士要成佛,還要經歷剛才講的菩薩五十二個階位才能到達,很不容易。但是可以在這一生先完成人天的修行,人間的三種修行,就是修布施、持戒、禪定,以後可以感得在人中做富貴的人,或者比人道更好一點的上升天道。
佛光山的「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就是布施;捨,就能得。你不捨,怎麼會得?好比走路,你後面的一步不放棄,怎麼能走到前面去呢?你放棄了這個,才能得到那個。但是布施要有智慧,要有般若的布施,要有智慧的慈悲。就像是行走道路卻沒有眼睛,走路很危險;修行好比是用兩條腿走路,要有般若的智慧之眼,能看到前面的路,走起路來才安全。
(一)發心受戒,難遭難遇
你們受戒了,不管是出家、在家,受五戒或菩薩戒,都要發菩提心,這是南傳佛教所做不到的。他們的國家佛教很盛,他們的僧團也奉行持戒,行托鉢乞食的制度;他們不積聚,生活需用主要是由在家信眾行布施供養,但是他們沒有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傳統。
其實,中國的比丘尼戒法,是在東晉時代從斯里蘭卡傳來中國的。可惜的是,現在斯里蘭卡和中南半島等南傳佛教國家的比丘尼戒法失傳已久,目前只有比丘,沒有比丘尼。多年前,我為了復興南傳佛教的比丘尼戒法,就發起在印度傳授三壇大戒。
起初我想,要在台灣傳戒,台灣很小,這些南傳佛教的國家不認識台灣;到中國大陸傳戒,以中國大陸的情況,現在也不方便;幾經考慮以後,最後決定到印度菩提迦耶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金剛座前去傳戒。承蒙當地的政府跟信徒都支持我們在那裡傳授三壇大戒,但是斯里蘭卡的女眾出家人,還是恐懼他們僧團的意見,深怕受到打壓,他們要求只受沙彌尼戒、受比丘尼戒,但是不受菩薩戒,為什麼?因為受了菩薩戒回去,那許多大比丘恐怕不能容忍。可憐的一群女眾,他們受了比丘尼戒後就回去了。(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