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 閱讀日本文化中的空間氛圍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2020.10.19
1288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東海大學陳永峰教授是日本專家,他發現,日本是個很懂得閱讀「空間氛圍」的民族。日本年輕人比同年齡的台灣年輕人更具社會性,善於閱讀空間的氛圍(雖然不見得能深度領會),更注重人際關係的和諧(雖然不見得能徹底落實)。甚至,日本公開的《昭和天皇實錄》亦強調:「二戰開戰,非我之意;為了沒能阻止,戰後都持續苦惱。」意即戰爭來自於國家意志。

日本人一直搞不清楚,戰爭是由哪個人或哪個組織發動,事後大部分人都自稱反對,連昭和天皇本人都不希望發生戰爭,那到底誰該負責呢?永峰老師說:「這就難怪有人戲稱二戰是『空氣』發動的,不是日本天皇或軍方。」這種如霧似幻般的現象,引發他濃厚的研究興趣。

曾經擔任過日本文化廳長官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指出,這就是日本政治中的「中空構造」;日本作家山本七平則解釋,「空氣」是沒經典無教義的「日本教」中最基本的教義,日本人時時刻刻都在專注閱讀「空間的氣氛」。

永峰老師指出:「這使得日本人工作極有效率,任何事或任何人,都不需要來自上級的監督與指揮,組織中的下級部屬都能『自行運轉』完成任務,上級長官最後也只能追認,卻無從制止。這或可解釋包括二戰在內日本人的整體思惟,也影響日本人的歷史觀,甚至形成他們無罪感的歷史教育。」他表示,當日本沒辦法認真處理和亞洲各國的歷史問題,就很難徹底結束日本的「戰後」。

永峰老師比較西日兩種文化的差異,他指出,西洋文化中的「罪感文化」,是建立道德的絕對標準,賴以發展良心;自己一旦犯錯,即使別人沒有察覺,也會感到自責。但日本人有著濃厚的「恥感文化」,乃是依靠外部的強制要求來行善,人只有被別人發現犯錯,才會有當下的羞恥感,但實質上並未真正展開深刻的自省。這也是德國人會面對與懺悔納粹時期的錯誤,但日本人卻一再否認二戰罪責的關鍵。

因此,日本歷史社會學家阿部謹也指出,日本人永遠只能站在歷史之外遙望歷史,就像看戲那樣看著歷史事件在歷史舞台上流轉。永峰老師總結指出:「這種對歷史的距離感,使得日本人很難進入歷史,更無法走出歷史。」

二○一三年夏天,日本連續劇「半澤直樹」的收視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在日本社會產生高度共鳴,永峰老師覺得,正是因為「無責任」的社會結構,就是「日本教」的基本教義。「事情常會『自動』完成,成功的話,大家分享好處,不太說明是誰的功勞;失敗的話,由於事情是『自動』發生的狀態,即使反對也還是做了,沒有任何人必須真正負責。」

永峰老師認為,這種有如村落社會的特徵,使得日本人在生活中有著共同的責任,誰都無法分割彼此,任誰都出不去更進不來,這就是日本人的自然宗教,也使得日本人能輕鬆自然地穿梭於「物」與「心」之間。唯有認清日本文化的這種風格,才能解讀藏在日本人集體潛意識中共同的心理徵象。

10月19日星期一早上8:15—9:00,陳復教授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幸福心理會客室」,邀請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永峰教授暢談日本文化中的空間氛圍,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