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 老外學中文 兩岸大不同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2021.04.19
2656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目前正在國立東華大學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班就讀的驥馬(Khayrullin Timur)是俄羅斯人,去年二月來到台灣前,有七年多的時間在大陸,並在貴州大學與黑龍江大學各獲得一個碩士學位。

驥馬從小就生活在各種跨文化的環境中,譬如因父母工作的關係出生於烏克蘭,後來再搬回烏拉山並在那裡讀大學。他很喜歡研究語言與文化,念大學期間就開始自學中文,發現中國文字極其美麗卻特別難學,深感學習語言的環境很重要,於是決定離鄉背井,負笈至大陸求學。

貴州省坐落於中國西南,黑龍江省則位於中國東北。驥馬真正在「天南地北」的環境中學習中文,完全認識到文化對語言的深刻影響。譬如貴州人愛吃辣,東北人愛吃鹹;貴州人講話會用嗓子發低音,東北人講話則比較接近標準的普通話;貴州氣候暖和,東北氣候寒冷,這使得貴州人講話比較委婉,東北人講話則很直接。後來他去到不同的省分,發現每個地方的方言都不太一樣,甚至同樣住在福建,泉州人講的閩南語,隔壁的莆田人卻聽不懂。

隨著學習的深化,驥馬逐漸發現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差異,且繁體字承載著更深厚的中華文化,他因此決定來到台灣念博士。

這一年多來,他發現台灣的國語跟大陸的普通話有著很大的差異。譬如「垃圾」這個詞彙,大陸說la ji,台灣說le se,讓他剛來台灣的時候很不習慣;後來仔細研究,才發現北京方言會講la ji,江南地區則會說le se,台灣則是同時受到兩者影響,早年從大陸來台灣的外省人會說la ji,後來則逐漸統一說成le se。這種變化,令他感覺饒富趣味。

此外,他發現台灣的國語咬字比較清楚,每個字的音都能聽得出來;但大陸很多地方的方言既簡單且含混,很多發音會省略,甚至主詞與受詞都不存在,這也對普通話的發音帶來深刻影響。他因此決定將博士論文的題目訂為「華語文影音教育模式的課程研究」,該課程針對來台灣留學的外籍生展開研究,改良自一位俄羅斯華語學者設計的教材,企圖讓外籍生能更快速掌握中文,並從中理解國語和普通話各自的特點與差異。

驥馬覺得,中文已經成為國際語言,雖然大陸的普通話是強勢語言,但任何人只要想深入理解中文,就應該對兩岸長期存在「繁體字與簡體字」暨「國語與普通話」的區別有相當體會,意即理解這種差異本身對學好中文多有助益。而由於對繁體字的熱愛,驥馬即使在大陸發微信,也會使用繁體字的手機軟體。

因深感台灣承載著深刻的中華文化,驥馬不僅希望自己在台灣能深度認識這個社會如何保存傳統,也希望自己未來成為增進兩岸與俄國之間相互理解的文化橋梁。

4月19日星期一早上8:15—9:00,陳復教授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幸福心理會客室」,邀請國立東華大學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生驥馬暢談「老外學中文的心路歷程」,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