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9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講話 10 ╱第七章⑤╱

星雲大師 |2020.10.17
2801觀看次
字級
莫高窟第276窟觀音及迦葉像╲隋代╲甘肅敦煌

文/星雲大師

過去有一位將軍,氣量非常的狹小,有一點小事,就對部下發脾氣,他的夫人也沒有辦法,以此引為很大的苦惱。然而這位將軍對於佛教倒是非常信仰,他雖然稱誦佛菩薩的聖號,但又對於稱念佛菩薩的功德,能得光明遍照,觸光柔軟的法樂利益,有點懷疑。

可是,有一天早晨,他的夫人為了一點小事不稱他的意,他就帶了瞋恚的心,到佛前去稱念佛菩薩的聖號。當他開口稱念的時候,忽然覺得過去氣量小與淺見是不對的,往昔皆非的心,不覺油然而生。同時,心地平和,被歡喜之光所照,他心下才恍然明白,這就是光明遍照、觸光柔軟的法樂。

這種境界,就是常念恭敬,便得離瞋的現益。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這是三毒中的第三愚痴。

愚痴是智慧的反面,能把智慧的光明蓋覆而成無明。經上說愚痴能增長三毒,也是一切凡夫的生死根本,是八萬四千煩惱的根源。愚痴增長便成邪見,從邪見遂受畜生的果報。

愛欲以水來比喻,瞋恚以火來比喻,這都是從有形的上面來說明。愚痴可以拿風來比喻,因為智慧的大海給愚痴的風吹得昏昧了。

見惑有兩種:一是從智識上起的見惑;一是不明白道理的愚痴。或雖然明白道理,而不以為然的感情上生起的見惑。

見惑,是不明白諸法實相的大乘道理,不知有生就有死,這是萬物變化的法則,那個只是現象上的事情。或不了解本體上是不生不滅的,或否認那些現象變化上所顯的因果法,而撥無因果,卻說沒有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沒有這樣的事。你看我忠實而貧窮,他不忠實可成為富翁;我孝順養親而常生病,那些不孝順養親的反而常健康,所以說因果總是廢話。

世界上持這種見解的人很多,這就是由於不知因果的道理。忠直與孝順,是道德上的因果;富貴與貧窮,是經濟上的因果;生病與不生病,是衛生上的因果;就算他是一個忠直的人,而他只亂花錢,不會賺錢,自然就會貧乏;至於那不孝順的兒女,因他注意衛生,身體就會健康。這是很容易明白的事實,混同因果來談,這就是從見惑生出的愚痴。

說起因果,不從過去、現在、未來去考察,光看目前的事實來斷定,是不正確的。

道理是明白了,而不知道何以成為這個道理的是思惑,這也可以說為愚痴。好比世間上的人,如果他的親人死了,他馬上就會哭起來,認為死亡是可悲的事,何以不認為他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呢?假使這樣想,豈不是不會悲傷了嗎?這就是不能忘記情執,也就是基於思惑的愚痴。見惑,如果明白了原來如此的道理後,則容易斷除;可是思惑,就很不容易斷除了。就是知道了這是對的,後來又生起「可是……或雖說是這樣……」等愚痴來,這就是一種執著。如果用觀世音菩薩的智慧來觀照,去了這個迷惑,則愚痴自然就會消除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這是以上所講的三毒結文。佛陀再把聽眾中所發問的代表無盡意的名字呼出來告訴他:觀世音饒益一切眾生,能令眾生遠離如剛才所說的淫欲、瞋恚、愚痴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所以眾生應一心稱念。

外面來的七難是小難,而內在生起的三毒才是大難。把這個大難的淫欲轉為慈悲,瞋恚轉為勇猛,愚痴轉為智慧;以這個慈悲、勇猛、智慧之力饒益一切眾生,謂之大威神力。

三、二求願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冥益的第三章是二求願。

「供養」,是進供資養之義。有三種供養:

1.莊嚴堂舍,恭敬供養。

2.讀經禮佛,修行供養。

3.飲食衣服,利益供養。

本文中有一句叫「福德智慧」:

「福」是有形之德,即身上衣食住之德。

「德」是無形之德,即心具圓成之德。

「智」是慧之體,即像慧選擇判斷之力。

「慧」是智之用,判別善惡邪正的功用。

照這段經文讀來,若有女人,欲生男孩,許願觀世音,即能生漂亮的男孩;欲生女孩,許願觀世音,亦能生美麗的女孩。本文說的不外這種利益。男,是標示智慧;女,是標示慈悲。如欲求清淨智慧,以誠心誠意禮拜供養觀世音,通達觀世音所通達的諸法實相之理,把這個尊敬確信建立起來,即能得到圓滿的真智、平等的大慈悲。如果欲得大慈悲,常常以觀世音的心為心,永不遠離地精進下去,自然會生起受人尊敬的慈悲心。如果身口意合而為一的禮拜供養,則觀世音也就不會離開自己。

在一心稱念觀世音的時候,天地萬物成為一位觀世音,自己與觀世音之間沒有區別,沒有障礙,當此之時,觀世音的大智慧、大慈悲、大勇猛,在自己也能顯現了。

演培法師把這段經文做為一種胎教。那就是求子的女人,把心歸向大智慧、大慈悲的觀世音,驅除種種的迷妄,遠離一切的邪見,由此,如果是生男孩,則是福德智慧圓滿;如果是生女孩,則是端正有相,受人愛敬。這段經文,除了神祕的靈驗冥益之外,也可從現實的方面解釋。

尤其這「宿植德本」,是說宿世的善業顯現於現世,成為德本,而能使人愛敬。所以在佛教中,所謂生前宿世(過去)以及從生至死(現在),死了以後(未來),通於因果關係,所以此「宿植德本」是從生前的過去善因,成為現在的善果。孩子在母親胎內,在未生以前,那個將要做母親的女人,如果心理及行為端正,則不單是胎內之教,依遺傳的道理來講,對所生的孩子的肉體與精神都有影響,所以應該特別注意這段經文。

根據這段經文中所說,在男的方面,有福德智慧;在女的方面,是端正有相。這是因為女的在姿容方面比男的重要,所以略去福德智慧;在男的方面略去端正有相。其實,福德智慧是指心,端正有相是指身,這二者都應具求的。

福,以有形之幸事為主;德,是無形的心行。在世間上,有的是有福而少德的人,雖然有很多金錢,但還令人討厭的;有德而無福的人,雖然是很正直,但還是諸多不幸。

現在所希望的是有福有德,並且要有智慧,就是有錢有人希望再加上賢德。端正有相,是指美好的姿容。正直的行為,謂之端。這裡應注意端正二字,因為在佛教中,是不光取姿容的,好比《玉耶經》中說:「女人容貌端正者,不名美人,唯心行端正,受人愛敬者,名為美人。」因此,所謂美人,不光是美好窈窕莊重的姿容,而更重要的是端正、貞靜、幽嫺的心行。佛陀講到此處,又告訴無盡意說:「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

以這一句收結前文。因有眾生恐持名無功,所以再說若有眾生恭敬禮拜,則功不唐捐。唐捐是虛費的意思,功不唐捐,即是功不虛花。

七難以下,皆是說明身口意三業的觀世音的冥益,起初七難是從外來的,所以在口稱誦觀世音菩薩;三毒是從內起的,所以在心常常觀想憶念觀世音菩薩;二求願是身求,顯示身行恭敬禮拜。此即把身口意三業一致相應,由此而能受冥護的利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