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果十九世紀由波蘭猶太人帶進紐約下東城,已成大蘋果註冊商標。圖/陳麗卿
作者住家附近的Utopia貝果店強調遵循古法,手工製作。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如果說有什麼個性化食物能代表紐約,貝果(Bagel)的排名肯定在前,全世界最好吃的貝果在紐約,貝果也算得上是大蘋果的註冊商標。
紐約猶太人口眾多,成為貝果的原鄉其來有自。Bagel 跟 Pizza是紐約跨越族裔的名品,幾個知名貝果名店排隊大車拚,隨著全球化腳步,甚至都有世界級網紅聲量。
紐約貝果為什麼好吃,紐約客自豪說是因為水質好,其實關鍵還在於製作遵循猶太古法,麵團先發酵二十四小時,揉成圓圈丟入滾水中煮過,撈起再烤,造就貝果外堅內柔耐嚼好滋味。
古法製作的貝果源於波蘭猶太人,十九世紀大量東歐猶太人移民紐約,選擇下東城落腳,逐漸把貝果擴大到全紐約,再發揚為聞名全球的食品。
但紐約客也明白,除了曼哈頓那些所謂的名店外,紐約其他四個區都有好吃的在地Bagel,各自餵養好幾代的粉絲,這種帶點地緣性食品,若是爭論誰的比較好吃,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可是從二十世紀初,加拿大的蒙特婁就拿貝果跟紐約較勁,強調他們先用蜂蜜滾水煮過,再以原木烤出來的貝果甜香脆,肯定比大蘋果好吃。這場貝果爭霸戰持續了一百多年,至今吵個不停,看來也不可能有定論。
老王賣瓜,紐約客自然認定自己的貝果勝出,厚實有料:塗醬組合五花八門,奶油奶酪(cream cheese)為基本元素,彈性組合可以推出藍莓等十幾種口味,包括豆腐都是新添加主力;夾層配料更是琳琅滿目,至今仍以燻鮭魚最受歡迎。
貝果說來是有個性的食品,有不同的口味、口感、嚼勁、沾醬,豪華一點的夾層配料,都因為個人口味喜好而有不同的組合,就像是一見鍾情的愛戀滋味,一試成主顧,一吃一輩子。紐約幾百家貝果店各有各的死忠客戶;老主顧只要站在檯前,不用開囗,店家自然快手打包老滋味。
住家一帶過去猶太人集居,方圓幾哩就有兩處聚會所,附近的Utopia Bagel強調「遵循古法、手工揉製」,我認為是全紐約最好吃的。口味眾多,咬勁十足,每天一大杯黑咖啡,配上一個Bagel,不管是塗cream cheese,或夾幾片燻鮭魚,真是人間美味。
這皇后區的Bagel店也遠近馳名,離我家五分鐘車程,一大早就排長龍,有時下午去還是有人排隊,介紹給來紐約的朋友,也是一試成主顧,路過總不忘帶上幾個。
New York Bagel 在台北上檔,最知名要屬台北仁愛路圓環附近名店,楊德昌導演電影《一一》,那個青春男女約會的好所在,如今一晃也二十二年過去了。
紐約貝果有了Costco 量販推廣,吃的人肯定增加不少;可是台北人要吃出紐約客貝果的門道,恐怕還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