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財富小學堂】常問3件事給孩子快樂富思惟

文/蘇韻玲 |2020.09.15
1259觀看次
字級

文/蘇韻玲

曾聽某位朋友提過,他的爸爸算得上是認真負責、頗受老闆信任的員工,因為能力很好所以在幾個老闆身邊當過左右手,看了幾場家族爭產或是投資失利而從此落沒的案例。他也經歷過一九九○年台股從萬點跌落,剩不到三千點的慘況,幾個親友因此虧錢,有些還差點想不開。也許因為是這樣,小時候爸爸總是跟他說「有錢人都不快樂」、「人一輩子會賺多少錢都是注定的」,或是「千萬不要投資或是買股票」,同時也說「要好好讀書,才到找到好的工作」。

經過幾年的試驗和觀察,「好好讀書」這件事會不會找到好工作見仁見智,但卻讓他從閱讀中學習到富人及成功人士的思惟,也慢慢理解,爸爸這些理財思惟建構在他的經歷之上,他當然希望孩子變得富有,但卻又害怕因為富有而變得不幸。

但有錢人真的都不快樂嗎?拜網路世代資訊開放所賜,關於「有錢人都不快樂」這個論點,讓我看到了許多反證,例如比爾蓋茲、巴菲特、U2主唱Bono。這些有錢又快樂的人,除了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持續投入之外,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思惟,就是發掘及滿足別人的需求並且懂得感恩,把自己獲得的財富回饋給社會。

而猶太人,就是這麼教育孩子的。《猶太人致富金律》作者Rabbi Daniel Lapin提到,猶太人從小被教育要把目光和重心放在別人和環境上,看看自己能貢獻什麼並且去填補需求。所以他們跟上帝禱告時,會祈求神讓他看見別人的需求,而非要多一些錢;當他們這麼做時,賺錢就只是一個自然的結果。因為有這樣的觀念,猶太人很習慣於關心別人,再結合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論點,與他人「合作」是人類幸福的一大前提,由兩位大師的論點我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做出對的貢獻,就能成為快樂又富有的人。

然而理解一個道理之後,要產生實質上的轉變,還必須身體力行,這也是富人所強調的思惟之一。所以,為了讓孩子從根本上改變想法,這個暑假我出了一樣作業,請他們每天寫下三件事:

一、今天要感謝的人事物。

二、今天做了什麼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

三、今天做了什麼對他人或世界有貢獻的事。

張阿弟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比較不會想太多,所以剛開始寫不出來。但經過討論及引導,他開始意識到身邊有很多資源,以及自己也做了許多對世界有貢獻的事。例如,某天他寫下要感謝「直笛」,因為直笛讓他無聊的時候可以打發時間;又或是在他想不起自己對世界有什麼貢獻時,我跟他說,像你隨手關燈就是一種貢獻,還有跟媽媽一起洗碗、聊天,讓媽媽覺得很開心,也是一種貢獻。

這些聽起來都是小事,但巴菲特也是從小時候在家門口賣檸檬水開始,打造富裕之路。能在孩子還小時先教他們從小處著眼,才能以這些小處為出發點,慢慢延伸發掘更多想法。常幫忙洗碗的孩子,才可能去想怎麼洗碗會又快又乾淨又對世界有益,從而設計出更有效率或是節能的洗碗機,再進而賺到錢。

心理學家認為,潛意識會影響對事情的看法,而對事情的看法會影響人的情緒,情緒則會影響行為。在這個「感恩日記」的實驗中,我發現,孩子的思惟隨著書寫慢慢在改變,現在當他們被指定做某些不想做的事請時,會以「對世界有貢獻」的角度來看待自己而變得主動積極,也就會減少因為計較得失而不開心的情緒。擁有這樣的富思惟,我想,就是有些富人擁有財富又快樂的祕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