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寧靜的深夜,張阿妹房間傳來啜泣的聲音,嗚嗚低泣,讓人聽了也覺得很難過。圖/123RF
文/蘇韻玲
某個寧靜的深夜,張阿妹房間傳來啜泣的聲音,嗚嗚低泣,讓人聽了也覺得很難過。
我走進阿妹房裡,只看到一個平常大剌剌的國中生躲在棉被裡,無助哭泣得像個小孩子,我知道,這可能跟她第一次段考不是很理想有關。雖然心裡有數,但我只是窩進她的被子裡,抱抱她,問她想不想跟我聊一聊。
她哭著跟我說,開學時的複習考她考得不好,所以在這段時間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努力地想把成績和名次追回來,但無論她怎麼努力,還是追不上其他同學。跟阿妹要好的幾個同學,個個是允文允武的學霸,不只會玩,功課也很好,我想,這造成她很大的壓力。
但我還是跟她說,「除了念書,你一定有其他比他們突出的能力。」阿妹想也不想就說「沒有」。當人困在情緒之中,很容易否定自我,所以我選擇不再說什麼,而是抱抱她,等她冷靜下來我們再聊。
除此之外,我決定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讓阿妹試試專案管理上常會使用的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環管理方式,幫助她重新找回信心。
˙規畫(Plan):規畫複習方式
回想過去考試成績較優時,是怎麼安排讀書計畫的;也可以詢問學霸同學們的讀書方法,並思考讀書及休閒時間如何調配,每個科目投入比重如何安排。把這些都考慮進去後,重新規畫調整自己的讀書方式。
˙執行(Do):依照計畫執行依照之前的規畫調整讀書方式,並觀察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提升成績及讀書成效的滿意度。
˙查核(Check):成績提升狀況確認
調整方法之後,評估其成效。除了成績之外,也包括對各科目的熟悉度有沒有因此提升。
˙行動(Action):去蕪存菁
確認有效的方法就持續保持,無效的方法可以再次嘗試評估是否適用,若真的不適合就要捨棄。
讀書計畫經過調整之後,張阿妹發現了幾個可以提升成績的方式:
一、上課時專心聽講,小考大概就有七十分,搭配複習成績可再提升。
二、寫作業時要專心,不可以邊玩手機。
三、睡眠充足,不管讀書還是考試,思緒都會比較清晰。
以上方法,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但孩子親自嘗試經歷過後,就更能認可這麼做的好處。
至於對她無效的方法則是:
一、自己做筆記或心智圖。
二、做過多的測驗卷。
我猜想,應該是過於疲勞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學習成效降低。
經過一番調整後,阿妹的成績在第二次段考時提升不少,連平常不擅長的數學都有大幅進步。考卷發下來之後,她等不及回家給我看就先打電話來報喜,放學回家後也露出開心的笑容,還問我:「我是不是很厲害?」
我跟阿妹說:「你看,你已經證明自己不是能力不好,只是學習方式需要做調整。」她也認同我的想法,並且有信心自己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