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聊天室 孩子也該懂的時間管理術
圖/Pixabay
文/蘇韻玲
在現今繁忙多工的生活型態中,教導孩子認識自己想要什麼,然後選擇重要的事去努力,才能讓他們更從容地面對各種挑戰。
最近是小學生多語文競賽校內選拔的季節,張阿弟因為去年有客語朗讀及英語演講比賽的經驗,所以今年主動報名這兩項比賽。
我問他:「上次比賽,不是一站上台你就緊張到心臟都快跳了出來,這次怎麼還會想報名呢?」他說雖然很緊張,但是能成功克服上台恐懼讓他很有成就感,所以決定今年再試試。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本來以為,就這樣順順地準備兩項比賽就好,但因為張阿弟念的國小學生人數較少,學校想利用這個優勢,鼓勵學生多嘗試各項比賽,因此要求各班十一項競賽都要推派代表參加。在經過老師一番評選之後,阿弟必須代表班級參加六項比賽,壓力瞬間爆棚!
得知要代表班上參加這麼多比賽那天,他放學回家後悶悶不樂,一直跟我哀號:「我覺得壓力好大,能不能跟老師說要退出一些比賽?」我希望他都試試看,如果真的不行再去跟老師商量。
結果想了一夜,他還是決定全都參加。其實以我對阿弟的了解,他只是想自己做決定,而非聽從大人的安排行事,當他下定決心後,就會欣然接下挑戰。
時間管理就是做選擇
決定參加六項競賽之後,阿弟開始苦惱,這麼多比賽該怎麼準備?我告訴他,工作時,每當事情一多,我就會先將各項事務歸類並排列優先順序,再依事情的「重要」及「緊急」程度,劃分出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緊急又重要。最優先處理,但不能列太多,不然所有事情都會卡在一起。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第二優先處理,但要緩事急辦,不能拖延。
第三象限:不緊急也不重要。不處理。
第四象限:緊急但不重要。委託別人幫忙處理或是不處理。
我把時間管理象限的概念簡化,讓他列出每項比賽的重要程度與先後順序:什麼比賽是他比較重視而且時間比較早的,就應該多花點時間且盡早練習;哪些比賽是他不擅長或是比較沒興趣,即使輸了心情上也不太會受影響的,練習時間就分配少一點,也就是傾向於不處理。
把最重要的做到最好
經過這樣一分析,阿弟的壓力頓時減輕了不少。他可以依照比賽的重要程度安排練習時間,不用每項都花一樣多的心力去練習,而影響到他本來就報名的客語朗讀及英語演講比賽。
對阿弟來說,客語是母語,從小到大阿婆常用客語跟他溝通,而且準備比賽時阿婆還會充當他的教練,陪他練習;而英語則是他從小到大花最多時間學習的語言。所以這兩個比賽對他來說,都有很特別的意義。
最後在六項語文競賽中,阿弟獲得兩個特優、兩個優等、一個佳作,而兩個特優獎項就是他最在意的客語朗讀及英語演講比賽。他對於比賽結果很滿意,洋洋得意地跟我說從老師那邊獲得很多小禮物,不僅自己在意的比賽獲得最佳成績,其他獎項雖沒拿到特優但也有不錯的表現,對班級及老師都能交代了。
雖然我們從小被教導做什麼事都要全力以赴,但在現今繁忙多工的生活型態中,我認為,教導孩子認識自己想要什麼,然後選擇重要的事去努力,才能讓他們更從容地面對各種挑戰。也就是重質不重量,把最重要的做到最好就足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