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台、中、美三方軍機軍艦穿梭台海上空及海域,大陸央視播出軍演畫面,並申論這是針對台獨、覆蓋海峽南北兩端的演練。國內外討論三方是戰或和的觀點多元,如此臨戰氛圍,與六十二年前的台海八二三砲戰(金門戰役)神似;當年台灣人民安全與中華民國國家安全一致,陸海空三軍有久戰之師,士氣、裝備、技術均優,接戰後有續戰靭性,才保住了台灣安全。
民國四十七年,中共決定將解放戰爭進行到底,砲擊福建省沿岸由中華民國軍隊駐守的金、馬等島嶼。斯時也,大陸內行清算鬥爭,藉群眾公審打倒地主、富農,沒收田畝、房產;民營產業一夕歸公;農村編組生產大隊,人民吃大鍋飯,過公社式生活。
相對看同時段的台灣,全民勤勉工作,努力改善生活。土地改革後,大地主釋出原放租土地,換領公營事業股票,佃農可耕種自有產權的田;政府扶持民營事業,開放新創產業與美援資金給本土企業家;實施地方自治,直選鄉鎮縣市長、議員。
當解放軍砲聲響起,台灣人民禦敵於金馬,才能繼續保有私人財產,有錢人不必怕清算鬥爭,平民百姓可以在自家廚房做晚餐;人民安全與國家安全一致,所以接到兵單的役男、大學畢業的預官,會乘登陸艦夜航金門搶灘作戰。他們不只保護國安,也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如今大陸已非昔比,新冠防疫前,台灣每年首途赴陸者已逾五百八十萬人次,在大陸工作、定居的台灣人不只百萬。他們固然對比發現台灣可珍貴的優點,也同時見證了大陸社會現代化、數位化的改變,並觀察到大陸官民富正向思考,能辦大事。
台灣民主則趨近朋黨,藉打壓異己特權奪利、羞辱赴陸工作的台灣人、台商、歧視陸客,雇網工分化社群、用意識形態製造對立。兩岸一家,和平有路,可互助互利;朋黨卻煽動外患以固權求勝選。當戰雲再起,住在軍機場、軍港、軍營旁的百姓瀕臨險境時,人民會思考高舉國安之名者,置民安於何地。
八二三砲戰激戰期四十餘日,持續期達二十一年,軍校招生每年滿招,因為人民相信國安、民安一致,青年願意保家衛國。近年台海並無戰事,軍校招不足生員,儘管執政當局力倡保衛民主自由之必要,鍵盤勇武輩只是忙於論政而未見集結參軍。
八月初前總統馬英九演講時說,中共一旦攻台,首戰即終戰,解放軍要在短時間內打敗台灣,不給美國軍隊援台機會。民進黨和若干政論、網評猛批他唱衰台灣,會從內部瓦解抗敵士氣,無助於兩岸談和,甚至招敵來犯。
其實國際間政、軍專家,就兩岸兩軍和美軍的形勢,析論已多。八二三砲戰前,我國防部長俞大維能乘飛機抵近大陸,用望遠鏡觀測解放軍調動序列,我海空軍能壓縮陸方機艦活動範圍於大陸沿岸海空;處此情況,美軍依中美協防條約,也僅負護航運補義務,避解放軍砲彈於射程外。
如今解放軍的投射武器,單單火箭彈已能跨越金、馬、澎湖,直擊台灣本島;潛艦、航母能繞島攻擊,號稱航母殺手的飛彈能鎖定美軍艦隊。馬英九論首戰即終戰,實乃深自省而愛民愛國的示警。
史事證明期待美軍援救實不可靠,為政者須顧民安,並激勵士氣,危難中始能同心保衛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