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尾熊會發出低沉叫聲,讓其他動物以為牠是體型雄偉的動物。圖/美聯社
文/郭宣含
有一隻野獸在遠處吼叫,低聲隆隆,好像在說:「我在這裡,我體型壯碩,妳可過來跟我交配,不然就閃邊去!」你可能以為發出這樣低吼的動物是隻野豬,結果走近一看……吃驚吧!那是隻可愛的無尾熊。
就跟網路約會一樣,動物界的「音景」(soundscape)會出現誇大自己身型的聲音,有些動物會發聲來嚇跑敵人或吸引配偶。在演化過程中,大象、瞪羚、吼猿、蝙蝠和許多生物能夠發出深沉的聲音頻率,讓牠們聽起來像是體型壯碩的動物。
瑞士蘇黎世大學生物學家加西亞與德國普朗克心理語言學者萊維拉尼在《生物學報》期刊,提出一種聲音學習的可能演化理論。他們的想法來自先前人類聲音學習的研究,人類在某種程度上能控制音頻,例如在演講或是男高音表演場合。科學家過去認為,人類語音學習是語言演化的一環,而現在加西亞將這種想法套用在動物界。
想騙要有資格
兩位學者的理論指出,雖然多數哺乳類動物會發出誠實訊息,不過牠們也可能在先天發聲限制下,發出誇大體型的騙人訊息,哺乳類可能因此在演化過程中出現身體適應,進而發展能力模仿更多可能叫聲,也就是「聲音學習」。
科學家也指出,雖然動物偶爾會傳出一些「騙人訊息」,但選汰壓力(因氣候變遷或環境快速改變,為了活下去而帶來的壓力)仍讓多數物種傾向誠實為上,發出「誠實訊息」;而且如果動物太常在物種內與物種間發出「騙人訊息」的話,可能會一定程度地影響其演化穩定性。
加西亞與萊維拉尼研究164種哺乳類的發聲方式、解剖學和生物演化史,許多物種可以自由自在調整或模仿聲音。加西亞表示:「這類動物利用不同方式發聲,發聲特色會產生巨大差異,連帶改變牠們的體型印象,而剛好這類動物也是語音學習者。」
他們認為,哺乳類動物學習新聲音有多種可能原因,包括為了繁衍優勢,進而選擇聽起來比較雄偉的配偶,另外還有親屬間溝通、凸顯個人特色或適應環境等。
未參與這份研究的法國里昂大學生物學家皮桑斯基表示,動物誇飾體型與聲音學習的關係可能不易證明或反證,不過未來可針對更多靈長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