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郭正浩Marco
喜歡汽車的朋友們,肯定經常聽到「馬力」這項數據,除了代表引擎輸出大小之外,也通常被直接拿來評斷一款車性能好壞的主要因素。但相信也有很多人注意到馬力似乎有多種單位,究竟每種單位差別在哪?我們以下便深入淺出的快速講解!
1秒之內 提75公斤
馬力顧名思義即為馬的力量,英文名為Horsepower,此名詞最早在18世紀時由著名的工程師James Watt所運用,當初是為了將蒸汽機的輸出力量與馬車做對比,用以幫助人們快速理解蒸汽機的效率,隨後被廣泛運用到衡量各種機械輸出功率的單位。當然,不同的馬有不同的力量,不能一以概全,若用現今的國際標準定義來看,1馬力等於1秒鐘把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1公尺所付出的功。正常人通常能夠在有限時間內輸出1.2HP左右的力量,運動員則可以提高到2.5HP左右。
馬力單位 分不清楚
早期在各國各自發展的情況下,幾乎每個國家都對馬力有不同的定義與單位,但隨著工業持續發展,對於馬力的標準也陸續統一。而單就汽車來說,國際測量系統(SI)的標准單位為kW,不過一般使用上主要為英制單位HP與公制單位PS(源自德語單詞Pferdestärke的縮寫)。
數字突顯 輸出功率
通常歐洲與日本車廠多使用PS,而美國品牌則多使用HP。唯一的例外是部分義大利車廠(特別是法拉利)會使用義大利舊式的馬力單位CV(Cavallo Vapore)。至於電動車則慣用kW。若把HP當成比較單位,那彼此的換算公式如下:1HP=1.015PS1 HP=0.746kW1 HP=1.0142CV,事實上雖然kW才是國際標準單位,但汽車品牌仍慣用HP或PS,主要因為可讓數字看起來較大,對於營銷上較有幫助。例如引擎輸出1000HP以及引擎輸出746kW,雖然代表一樣的輸出功率,但1000HP聽起來是不是比較厲害一點?
本文由【鏈車網小教室】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