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如果從喜歡運動的老鼠身上抽血,再注入長期不運動的「宅」老鼠身上,發現後者的學習和記憶力都有進步。於是,科學家們想知道,如果這項發現也能套用到人類身上,運動員的血液是否能提高大腦能力,幫助到不運動或沒辦法運動的人呢?圖/BOB
科學家發現,如果從喜歡運動的老鼠身上抽血,再注入長期不運動的「宅」老鼠身上,發現後者的學習和記憶力都有進步。於是,科學家們想知道,如果這項發現也能套用到人類身上,運動員的血液是否能提高大腦能力,幫助到不運動或沒辦法運動的人呢?圖/BOB
文/郭宣含
科學家發現,如果從喜歡運動的老鼠身上抽血,再注入長期不運動的「宅」老鼠身上,發現後者的學習和記憶力都有進步。於是,科學家們想知道,如果這項發現也能套用到人類身上,運動員的血液是否能提高大腦能力,幫助到不運動或沒辦法運動的人呢?
《科學》(Nature)期刊最新一項研究發現,久坐不動的老鼠被注入「運動員老鼠」的血液後,前者大腦發炎的情況減少了,而且這種腦炎往往跟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神經失調有關。
哈佛大學神經科學魯道夫教授(Rudolph Tanzi)表示,有愈來愈多研究指出,運動時大腦外會產生一種蛋白質,當它跑進大腦後,能幫助大腦變得更健康,而且還可以改善認知能力與疾病。
叢生蛋白 消炎助憶
這種運動催生的蛋白質叫作「叢生蛋白」,由肝臟和心肌細胞產生,似乎能夠對抗發炎。科學家希望叢生蛋白可以發展變成一種療法,讓沒運動的人也能獲得運動的好處。
這項研究找來大約3個月大的老鼠,牠們大約等於25歲至30歲的人類,這些老鼠被分成3批。第一批老鼠喜歡跑步,可以自在地在滾輪上跑步,一個晚上可跑6到9公里;第二批老鼠籠內的滾輪卡住不能用,但牠們可在籠中走動。
經過28天後,科學家找來第三批沒運動的老鼠,其中有些注入跑步老鼠的血漿,有些則輸入沒跑步老鼠的血漿;結果在學習和記憶力的兩項測驗中,前者的表現都比後者好。
腦細胞增 改善失智
另外一項實驗科學家想量測,當老鼠回到先前曾被電擊過的籠子時,牠們被嚇到不敢動的時間有多久。結果發現,注入跑者血液的老鼠不敢動的時間,比注入非跑者血液的老鼠還久,這表示第一批老鼠遇到壓力時,會有更好的記憶力。研究團隊還發現,第一批老鼠大腦製造出更多種類的腦細胞,有些細胞跟記憶與空間學習有關。
除了老鼠,這項研究中也找來人類,邀請20名出現初期失智症狀的退休軍人參加半年運動計畫,他們1周運動3次,結果發現血液中「叢生蛋白」量增加,而且在單字記憶和回憶故事測驗也有更好表現。
不過專家表示,目前還沒辦法確定「叢生蛋白」是不是最棒的蛋白質治療方法。也許有人會疑惑,血液中有這種蛋白質,那麼直接輸血會不會更方便?科學家對此搖頭,並表示血液中還有許多成分,研發「藥物」會是更安全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