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儒釋並立的佛寺——大崗山超峰寺

文/張廷鋐 |2020.07.27
2688觀看次
字級
超峰寺虎邊廣場前建有象徵客家敬字文化的「惜字亭」。 圖/張廷鋐
大崗山超峰寺山門。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海拔三百一十二公尺的大崗山為台灣的小百岳之一,亦是昔日高雄縣的名山。此地乃海底珊瑚礁因板塊擠壓後隆起而成的石灰岩地形,因而可見受雨水溶蝕而成的石灰岩與泥岩層分布於高雄市岡山區、阿蓮區、田寮區交界的大崗山上;此外,大崗山更是二仁溪與阿公店溪的分水嶺,故若登高望遠,可見蜿蜒的二仁溪曲流地形流貫,更可以遠眺高雄、台南的美麗景觀。

大崗山的地名據悉是平埔族語轉譯而來,乃平埔族人觀察此山頂平坦如同桌(案)面而命名;大崗山一帶風光明媚,早自明鄭時期即有人於此清修、念佛;清雍正九年(一七三一)紹光禪師在此建草寮修行,為超峰寺開基之始;清乾隆年間,台灣知府蔣允焄自浙江普陀山迎請觀音菩薩供奉於超峰寺,隨後歷經清同治、光緒年間的整修、重建而漸成規模。

日治初期,永定和尚於明治年間開始重修、擴建超峰寺,並向外勸募建設新殿堂而開啟大崗山派宗門,並與基隆靈泉寺、五股凌雲寺、大湖法雲寺並稱日治時期台灣四大名山。

不久,盧溝橋事件爆發,大崗山超峰寺也在主事和尚永定禪師圓寂不久後的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被日本當局以大崗山居高臨下的位置且視野極佳而指定為重要軍事場域,遂令大崗山超峰寺與所屬的蓮峰寺、龍湖庵等洞院的僧人離開,在開照和尚帶領下與寺內眾善知識進行搬遷,而於大崗山下興建新超峰寺。

二次大戰後,台灣各地洋溢著光復的喜悅,部分僧人隨著客籍住持開照和尚返回超峰寺繼續修行,並於超峰寺的虎邊廣場前興建「惜字亭」。

高三層樓的惜字亭為六角形的建物,並題有文人雅士的詩文雅句,超峰寺的惜字亭與其他地區的惜字亭相異,並未於亭內祀有魁星、倉頡、文昌等神祇,但仍可由惜字亭的建立而見其提倡文風的用心。

筆者猶記孩提時期,時常與家人同遊大崗山、尋訪友人,當時那裡土雞城遍布,想必是石灰岩地形導致土壤貧瘠,使得當地無法如同八卦台地、大肚台地、斗六丘陵等地一般耕作龍眼、鳳梨等農作物,在地居民只能在山上放養土雞維生。

隨著年紀漸長,多年未與家人同遊大崗山,直至丙申年葭月才又到訪,發現往昔的土雞城多已轉型為景觀餐廳,聽友人道,乃大崗山佛寺的師父向土雞城業者柔性建議,意謂佛門清淨地外豢養土雞並宰殺之,戾氣太重,希望業者轉型。

業者應允後,因大崗山居高臨下的地勢得以讓旅人們登高望遠,逐漸轉變為景觀餐廳,成為鄰近鄉鎮及旅人們賞夜景的知名場域。自大崗山返還,一直在琢磨著人生在世何嘗不是如土雞城的轉型一樣,做任何決定,必定有機會成本,但世間事有一失也必有一得,得失之間或許旁觀者看不清,箇中滋味卻只有自己最為知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