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農加貴 麻風村落一人撐起一所學校 文/記者浦超 |2020.07.26 語音朗讀 150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農加貴指導學生寫作業。圖/新華社 課間與學生交流談心。圖/新華社 農加貴為學生們上課。圖/新華社 文/記者浦超他叫農加貴,是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小學教師。這裡曾是一個人跡罕至的村莊。一九五○年代,廣南縣曾出現麻風病疫情。為避免疫情擴散,當地政府部門將麻風病患者集中到落松地村康復治療,病患最多時有八十餘人。麻風病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患者絕大多數帶有不同程度的畸殘。那時,除了縣裡專業醫生到落松地村村口專用點發藥外,沒人敢走近這個村。隨著患者得到及時治療,麻風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落松地村村民重新燃起了對美好生活的希望,他們搭建了簡易土坯房做教室,想找一位「識字」的人來教孩子讀書認字。許多人一聽說他們村就避之不及,更何況是來教書。沒什麼困難戰勝不了一九八六年九月一日,因家庭貧困高二就輟學的農加貴,在叔叔的勸說下,鼓起勇氣來落松地村看看是否接這個「燙手山芋」。許多年過去了,當天的情形他仍記憶猶新。「我看到村民第一眼時非常害怕,有的斜著眼睛,有的歪著嘴巴,有的爬著、有的跪著……我兩腿哆嗦,當時只想掉頭就跑。但當我看到老人們無助失望的眼神和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時,我的心軟了,懷著複雜的心情留了下來。」農加貴說,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幕,他的心都會隱隱地痛。他成為這裡第一任教師。這一留,就是三十四年。一名老師,一所學校。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從一個班,到兩個班,三個班……一直到六個班,都是他一個人教。學生雖然不算多,有的班屈指可數。最初,農加貴每次上下課都要用酒精擦手消毒。隨著時間推移,他慢慢融入了這裡,開始手把手教孩子們讀書、寫字,他也搬到了村裡住。文山州、廣南縣持續加大對落松地村麻風病的診治力度,患者一個個被成功治癒。廣南縣皮膚病防治管理站副站長詹龍雲說,自二○一一年四月治癒最後一例復發病例後,落松地村至今沒有再出現新增或復發麻風病病例。除了教書上課,農加貴還當起了孩子的保母、炊事員。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後,他每天在教室和廚房之間來回奔跑。農加貴說:「每天早上七點,我就起床給學生煮早點,八點上課。中午下課後,我帶著年齡大點的學生燒火做飯,每餐兩菜。」朝夕相處,村民們時刻感動著農加貴。「為了留住我,村民自發籌錢,每月補助我三十五元(人民幣),每次都用鍋蒸過、消毒後才讓醫生把錢轉交給我。村民還畫出一小片地,幫我種蔬菜、養雞鴨。我一直記得村民在月光下平整操場、用鍋鏟收漿的情景。他們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的幹勁深深感動著我。沒有手,他們就用雙臂夾著鋤頭開荒種地;沒有腳,他們就在膝蓋墊上輪胎跪著行走;沒有親人,他們團結互助一家親。」農加貴說,「每當想起這些,我就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理由去抱怨、去索取,我覺得沒有什麼困難戰勝不了」。一百多名學生走出去同事眼中,農加貴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廣南縣北寧中心學校教師何正剛說:「多年來,他對學生和村民的熱情始終不減,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始終不變,為人謙虛,同事關係融洽。」看著孩子們一天天慢慢長大,知識愈來愈豐富,農加貴感到特別欣慰。三十四年來,這裡先後有一百零二名學生升上初中,走出了落松地村,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如今,落松地小學成了廣南縣理想信念教育示範基地,新入職公務員、教師都要來這裡接受教育和洗禮。落松地村也成了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這個曾經的「麻風村」成了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活寬裕的幸福小村。農加貴依然是那位普通的鄉村教師。鈴聲響起,他拿著粉筆和教科書走進教室,繼續給孩子們上課。 前一篇文章 【泥金紙織畫 傳承人】 魏巍 創研習所 傳播織畫之美 下一篇文章 【啟音學校校長】張俐 知識教育只是成長的一部分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退休之後2025.05.01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