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金紙織畫 傳承人】 魏巍 創研習所 傳播織畫之美 文/記者何問、馬希平 |2020.07.19 語音朗讀 154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裁切國畫,製作泥金紙織畫的「經線」。圖/新華社 在泥金紙織畫傳習所內織製泥金紙織畫。圖/新華社 魏巍繪製國畫。圖/新華社 文/記者何問、馬希平近年來,中國大陸愈來愈重視和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通過鼓勵建設扶貧工坊、文化傳習所等舉措,讓許多包括「非遺」在內的傳統文化被更多人認識、學習、創新。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光是甘肅省就將近5千人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就業,開發文創產品超過6萬個。魏巍用手輕輕撥過織畫架上的一排「經線」,又引入另一根金色「緯線」橫著織入,如此反覆,一幅閃著金光的梯田景觀徐徐織成。這裡用來織畫的「線」並不是織布常用的紡線或棉線,而是由小刀裁成的紙條。這種將繪製完成的字畫裁成細條,以宣紙穿插其中編織而成的新畫作稱為紙織畫,通過「紙織」使原作帶有一種「隔簾觀月、霧裡看花」的朦朧感。傳統紙織畫源自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東南和西北地區廣為流行,而「泥金紙織畫」則是在此基礎上的突破創新。文學經典靈感來源魏巍是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泥金紙織畫」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這項技藝他已經堅持了三十多年。「將傳統的白宣紙替換成刷上泥金的紙,可以增強畫的立體感和層次感,使它在陽光下金光閃閃。」一九八○年代魏巍進修美術時,第一次接觸了紙織畫。由於從小喜歡美術,很快他就愛上了這種獨特的工藝,他稱之為「變味的國畫」。慢慢地,魏巍開始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起初因為技藝不熟練,不少畫作被裁斷而破損,他便開始在白紙上練習。日復一日,魏巍的技巧愈來愈嫻熟,他的心思也愈來愈巧。「既然白紙可以作為『緯線』,那麼使用其他的材質會不會產生與眾不同的效果?」他開始翻閱各種材料,《紅樓夢》等中國文學經典都成為了他靈感的來源。魏巍最終在多種材料中選擇了讓畫作更加「金」美的泥金紙。泥金紙是用金箔和膠水製成的顏料塗抹在特定的宣紙上製成。「泥金紙織畫」工藝複雜,選材講究。從選紙、繪畫、裁條等到裝裱,需要大大小小十多道工序;「經緯線」裁剪需頭尾不斷,寬度一致,約為一點一公分左右;作畫的宣紙要韌性強、拉力好;就連工具也有木炭筆、剪刀、鑷子等數件。自二○○六年起,為了更好地推動文化傳播,魏巍辦起了研習所。正因為「泥金紙織畫」工藝精美、別具一格,它的「美名」逐漸流傳開來,二○一九年被列為平涼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莊浪縣政府為了進一步激發旅遊和文化消費潛力,將其作為當地旅遊「主打」產品向外推廣,如今銷量已達一萬八千幅。市場供不應求,而「泥金紙織畫」功夫細、出活慢。魏巍決定招聘更多有一定美術功底的待業婦女學習就業。四十歲的楊小霞是魏巍的第三個學生,她利用照顧孩子的閒暇時間學手藝,已在研習所「邊學邊做」了十二年。她說:「在家門口既掙了錢,還學了喜歡的美術,真好。」如今,研習所像楊小霞這樣的徒弟已經有五十多名。讓技藝走向世界近年來,中國大陸愈來愈重視和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通過鼓勵建設扶貧工坊、文化傳習所等舉措,讓許多包括「非遺」在內的傳統文化被更多人認識、學習、創新。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二○一九年底,光是甘肅省就將近五千人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就業,開發文創產品超過六萬個。魏巍傳承創新的步伐也未曾停止。他不僅將織畫架改進得更易操作,還將莊浪縣的梯田、關山等景觀織在了畫上,讓這份傳統技藝「染」上了更多的地方風情。如今,魏巍的作品已在中國各地多次參加展覽,下一步,他打算將織畫架改裝為便攜式,以便讓外國朋友現場欣賞「織畫」之美,讓這項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前一篇文章 【藍染工坊創辦人】 陳燃 古老技藝 藍色的夢想 下一篇文章 【小學教師】農加貴 麻風村落一人撐起一所學校 熱門新聞 01如水的歌聲2025.10.1902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3【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祈福.勝尾寺2025.10.2006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7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08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09【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10紐約跨宗教慶祝印度排燈節 佛光山與會2025.10.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故宮學研究院首席專家】王軍 故宮內外探文明【孟戲傳承人】李安平 孟戲人生 高腔傳世【酉陽陽戲傳承人】陳永霞 一手耕田一手戲【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 病原在哪裡 疾控人的戰場就在那裡【數學家】張益唐 AI時代要多學一點數學【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