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金紙織畫 傳承人】 魏巍 創研習所 傳播織畫之美 文/記者何問、馬希平 |2020.07.19 語音朗讀 15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裁切國畫,製作泥金紙織畫的「經線」。圖/新華社 在泥金紙織畫傳習所內織製泥金紙織畫。圖/新華社 魏巍繪製國畫。圖/新華社 文/記者何問、馬希平近年來,中國大陸愈來愈重視和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通過鼓勵建設扶貧工坊、文化傳習所等舉措,讓許多包括「非遺」在內的傳統文化被更多人認識、學習、創新。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光是甘肅省就將近5千人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就業,開發文創產品超過6萬個。魏巍用手輕輕撥過織畫架上的一排「經線」,又引入另一根金色「緯線」橫著織入,如此反覆,一幅閃著金光的梯田景觀徐徐織成。這裡用來織畫的「線」並不是織布常用的紡線或棉線,而是由小刀裁成的紙條。這種將繪製完成的字畫裁成細條,以宣紙穿插其中編織而成的新畫作稱為紙織畫,通過「紙織」使原作帶有一種「隔簾觀月、霧裡看花」的朦朧感。傳統紙織畫源自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東南和西北地區廣為流行,而「泥金紙織畫」則是在此基礎上的突破創新。文學經典靈感來源魏巍是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泥金紙織畫」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這項技藝他已經堅持了三十多年。「將傳統的白宣紙替換成刷上泥金的紙,可以增強畫的立體感和層次感,使它在陽光下金光閃閃。」一九八○年代魏巍進修美術時,第一次接觸了紙織畫。由於從小喜歡美術,很快他就愛上了這種獨特的工藝,他稱之為「變味的國畫」。慢慢地,魏巍開始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起初因為技藝不熟練,不少畫作被裁斷而破損,他便開始在白紙上練習。日復一日,魏巍的技巧愈來愈嫻熟,他的心思也愈來愈巧。「既然白紙可以作為『緯線』,那麼使用其他的材質會不會產生與眾不同的效果?」他開始翻閱各種材料,《紅樓夢》等中國文學經典都成為了他靈感的來源。魏巍最終在多種材料中選擇了讓畫作更加「金」美的泥金紙。泥金紙是用金箔和膠水製成的顏料塗抹在特定的宣紙上製成。「泥金紙織畫」工藝複雜,選材講究。從選紙、繪畫、裁條等到裝裱,需要大大小小十多道工序;「經緯線」裁剪需頭尾不斷,寬度一致,約為一點一公分左右;作畫的宣紙要韌性強、拉力好;就連工具也有木炭筆、剪刀、鑷子等數件。自二○○六年起,為了更好地推動文化傳播,魏巍辦起了研習所。正因為「泥金紙織畫」工藝精美、別具一格,它的「美名」逐漸流傳開來,二○一九年被列為平涼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莊浪縣政府為了進一步激發旅遊和文化消費潛力,將其作為當地旅遊「主打」產品向外推廣,如今銷量已達一萬八千幅。市場供不應求,而「泥金紙織畫」功夫細、出活慢。魏巍決定招聘更多有一定美術功底的待業婦女學習就業。四十歲的楊小霞是魏巍的第三個學生,她利用照顧孩子的閒暇時間學手藝,已在研習所「邊學邊做」了十二年。她說:「在家門口既掙了錢,還學了喜歡的美術,真好。」如今,研習所像楊小霞這樣的徒弟已經有五十多名。讓技藝走向世界近年來,中國大陸愈來愈重視和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通過鼓勵建設扶貧工坊、文化傳習所等舉措,讓許多包括「非遺」在內的傳統文化被更多人認識、學習、創新。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二○一九年底,光是甘肅省就將近五千人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就業,開發文創產品超過六萬個。魏巍傳承創新的步伐也未曾停止。他不僅將織畫架改進得更易操作,還將莊浪縣的梯田、關山等景觀織在了畫上,讓這份傳統技藝「染」上了更多的地方風情。如今,魏巍的作品已在中國各地多次參加展覽,下一步,他打算將織畫架改裝為便攜式,以便讓外國朋友現場欣賞「織畫」之美,讓這項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前一篇文章 【藍染工坊創辦人】 陳燃 古老技藝 藍色的夢想 下一篇文章 【小學教師】農加貴 麻風村落一人撐起一所學校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