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 如何展開真實的自主學習?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2020.07.20
1781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英國廣播公司曾在二○一五年推出一部教育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式學校》,內容主要描述由於英國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的表現極不理想,英國教育大臣承認教學改革刻不容緩;相對地,中國上海十五歲中學生二○一二年在數學、閱讀和科學等科目的成績,都得到世界第一。

英國漢普郡利福克中學因此展開了一場教學實驗,請五位中國老師來該校,讓五十名九年級的學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中式學堂實驗,之後再與該校其他九年級的學生就數學、科學與中文能力進行比試,藉此檢驗中式教育與英式教育的成效。然而,當英國學生遇上中國老師,雙方都對彼此間的落差感到震驚,英國學生為中式教育的高標準而落淚,而中國老師則認為學生程度太差,拖慢了教學進度。

當時參與實驗的中國教師楊軍表示,有人覺得中式教育教接近「填鴨式」,就是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老師在台上講述,學生則在台下認真聽講;相對地,英式教育則是「放羊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老師的任務是啟發與引導,學生必須自己主動找答案。楊軍覺得,「放羊式」看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行討論尋找答案,其實有其缺陷與不足,比較適合文科的學習;但對理科,尤其是化學與物理等卻會有局限性,因為如果沒有基礎理論知識做指導,實驗設計會產生偏差,即使在老師指導下找到答案,也因為基礎不牢,不能舉一反三。

這不禁令人反思:到底怎麼樣的學習,更適合學生呢?現在的教育理念愈來愈強調「自主學習」,意即關注的焦點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提供參與發表或動手操作的機會。然而,是不是給學生發表、討論與操作的機會,就是自主探究的教與學?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王俊斌老師通過前面的案例指出,如果把有意義的學習等同於對學生自主性的絕對尊重,其實同樣是陷入了一種迷思。他認為,自主學習絕對不是放任教育,單純提供學習任務或增加課室對話同樣不等於「自主學習」。他同意美國著名教育家與哲學家杜威的看法,學習者的真實經驗才是學習的起點,奠基在此一前提所展開的學習,才能稱得上「自主」。

但教師該如何尊重學習者的真實經驗呢?如果教師對於讓學生「自主探究」這一詞彙沒有展開細致的反思,其實很容易流於各說各話。

台灣的十二年國民基礎教育強調「核心素養」,教育部界定其「核心目標」係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不論是在社會或自然科學領域,都很強調探究與實作。俊斌老師指出,當「以學習者為中心」成為課程與教學的新典範,我們看到許多現場教學都重視留給學生「動手做」與自行探究的空間,但如果課程設計的理念基礎沒有釐清,也不去思考教學方法是否合理,當我們不對這些問題展開具有哲學意義的反思,相關教學實踐有可能成為「放羊式」的「任其生長」,而無法展開有意義的自主學習。

俊斌老師希望,能夠藉由教育哲學的反思,針對案例展開批判思考、對話討論與問題解決,最終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師專業素養。

7月20日星期一早上8:15—9:00,陳復教授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幸福心理會客室」,邀請王俊斌教授暢談如何展開真實的自主學習,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