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台積電突然宣布將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並預計在二○二一年動工、二○二四年投產。消息一出,引發震撼與深值探究。
首先是台積電宣布赴美的時機。五月十三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延長禁止美國企業使用對國安構成風險的公司所生產的電信設備,其實就是直指華為、中興等中國大陸的企業。
五月十五日,台積電宣布赴美。原本外界預期,台積電此舉應是紓緩美國對台積電不可接華為訂單的禁令,因為華為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占營收的百分之十四,如果中止與華為的合作,對台積電的影響不可小覷。
不料,就在台積電宣布赴美的幾個小時後,美國卻更進一步緊縮了對華為的限制。此令也波及台積電與華為的關係。因為原本的規定是,生產過程中使用了美國的零件或是科技,價值超過百分之二十五,就不准與華為合作,台積電的「美國成分」不到百分之二十五,因此不受限。然而,此令的最新版本是即使價值沒有超過百分之二十五,只要是使用了美國製造的設備生產晶片,要出貨給華為,仍必須取得美國許可。
而美國是不會許可的,因此,台積電與華為的合作就此出現了巨大的變數。日媒即報導,台積電已停止接華為的訂單。看來,赴美投資並未讓台積電取得與華為保持合作關係的護身符。
其次,台積電將在美國新設5奈米晶圓廠。台積電在南科的5奈米廠已投產,預期未來美廠的生產成本會高過南科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之間,且因亞利桑那州的新廠規畫月產能只有兩萬片,生產規模低,因此儘管台積電宣布此廠可以創造一千六百個工作機會,但從投資和生產的規模來看,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的工廠,性質上還是比較接近樣板廠,也就是業界人士戲稱的「公關廠」,期能在中美兩強對抗中,取得一定的保護作用,台積電的主要生產地應該還是會放在台灣。
創辦人張忠謀早已說過,台積電是美中貿易與科技戰的必爭之地,任何一方都得罪不起。然而具戰略意義的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其公關的價值與功能應不只是台積電一家企業可以享用。
我政府相關的高層官員對台積電赴美投資的態度是「樂觀其成」,有傳聞指出,其實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程度的「推手」,應思索台灣可以從台積電在美國設立先進製程廠這件事情上,取得什麼利益。
除了贏得川普政府的「讚賞」與「肯定」之外,台灣也必須向美方積極爭取,從台積電的這項投資獲得實質的回饋。包括,台積電所帶動的產業鏈,是否可以在美國以更優質的條件進行布局,以規避美中新冷戰期的地緣政治風險;並透過美廠進行高端人才的培育,也應該是台積電與我方應努力的目標;乃至於台美政治更進一步的連結,台積電的美廠應該可以扮演一定程度的平台、甚至槓桿作用。
既然台積電赴美投資已成定局,台灣與其擔心不如好好思索,如何善用、巧用台積電這張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