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掃過…世界不一樣了

潘楠慕 |2020.06.07
1671觀看次
字級
醫療體系面臨檢疫、治療與照護的嚴峻壓力。 圖/美聯社
新冠疫情使醫療模式快速轉向遠距、虛擬化。 圖/美聯社
在家上班為企業和員工創造雙贏局面。 圖/美聯社
在家學習的效率高於傳統模式。圖/美聯社
已復學的學校仍維持社交距離,避免交叉感染。圖/美聯社
航空公司採取嚴格的檢疫和消毒措施。圖/美聯社
無接觸服務能夠有效遏制疫情擴散。圖/美聯社
疫情帶動宅經濟,外送服務需求大增。圖/美聯社
安全防護和檢測領域因疫情受惠。圖/美聯社
人力派遣公司彌補勞動力不足的狀況。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全球性的重大事件,往往是快速創新的轉折點,新冠肺炎即為一例;疫情爆發後,為了遏止病毒擴散,全球多國紛紛採取嚴格的封鎖和隔離措施,世界進入「鎖國時代」;儘管各國已陸續鬆綁管制措施,重啟經濟,但人類社會已經出現結構性的轉變,尤其是職場、教育、醫療和旅行等領域。

工作型態 更有彈性

彈性上班或遠端工作,原本是企業吸引人才、提升員工創造力與效率、讓員工更能兼顧工作與家庭的方式;但新冠疫情蔓延,許多公司要求員工在家工作、分流上班、禁止非必要出差,以減少接觸感染的機會。

這個趨勢,促成一場遠距上班的全球大型實驗,並加速相關科技的應用,包括視訊會議、電腦和網路設備、資訊安全。

對企業來說,員工在家工作能夠節省實體辦公室的空間使用與管理成本,缺點是無法隨時監管員工的狀態與工作效率;對員工而言,在家作業的優點是可以自行安排時程、節省通勤時間,但可能面臨孤獨感和其他令人分心的狀況。

美國職業社交平台Blind的調查顯示,逾半受訪者認為,在家工作的效率和在辦公室作業的效率相同;其中,35歲以下的年輕受訪者,對遠端工作的信心高於較年長的族群。至於家中有孩童的員工,高達7成的受訪者表示,與小孩一起在家不會影響工作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工作者可能讓員工產生孤獨感和焦慮感。報告顯示,將近6成的受訪者曾感到孤獨或焦慮,因為他們必須應付工作壓力,卻無法與朋友相聚或出門活動,也擔心工作不保。

麥肯錫顧問公司的調查顯示,新冠肺炎帶動的在家上班風潮,讓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效率更高,企業也發現辦公室相關成本顯著降低。專家指出,整體來說,在家工作為企業和員工創造了雙贏局面,最理想的方式可能是讓員工自由選擇每周在家工作1至2天,這也可能發展為職場的新常態。

教育模式 大幅轉變

疫情導致各地的學校關閉,遠程教學和數位平台教學順勢崛起。聯合國的資料顯示,全球186國家約12億學童受學校關閉影響,教學方式隨之轉變。

為了滿足教育需求,許多網路學習平台提供免費服務;例如新加坡的辦公軟體公司Lark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視訊、翻譯等工具,歐美多國也倡導虛擬學習,在網路上提供課程,包括單向式的教學錄影和即時互動教學。

專家指出,教育模式正轉向新的混合模式,網路授課將成為學校教育的一環。約旦大學教授薩塔拉特(Amjad Shatarat)博士表示:「網路課程改變了教學方式,我能夠更有效地以對話群組、視訊、文件共享等方式與學生互動。疫情結束後,我會繼續採用這種方式,我相信遠距教學能夠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輔相成。」

新冠疫情雖然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公衛危機,也成為教育改革的轉機;研究顯示,上網學習時,學生平均能記住約6成的內容,但在傳統課堂上只能記住約1成。此外,網路課程所需的時間,比傳統方式減少約6成,學生可按照自己的步調跳過已熟悉的內容、重複觀看不了解的課程,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遠距教學正逐漸從實驗性質邁向大規模、多元化的實際應用,若能進一步克服網路基礎設施、個人電腦普及率等問題,就能透過這種方式,進行跨國、跨地域的知識傳播。

旅遊泡泡 拯救觀光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旅遊業,相關封鎖措施使企業和民間消費支出下滑,商務旅行和觀光旅遊人數遽減。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推估,2020年國際旅遊規模將比2019年縮水8成。

CNN報導指出,在有效的疫苗出現之前,各國仍將嚴格管制邊界,使旅遊業的前景黯淡。一些國家希望以「旅遊泡泡」(travel bubble)或是「旅遊走廊」(travel corridor)的形式,加速旅遊產業的復甦,「旅遊泡泡」是指合作的國家把特定區域設為「泡泡」,在這些加強防疫措施的區域中,民眾不需檢疫即可出入境;「旅遊走廊」的概念也是如此,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合作方之間的交通往來只要求簡單的檢測,不須隔離。

目前,紐西蘭和澳洲已準備建立旅遊泡泡,歐洲一些疫情影響較輕微的地區也準備設立旅遊走廊。以觀光產業為重要經濟命脈的泰國和越南,均打算建立旅遊走廊。

除此之外,旅遊產業也正研議新的旅行策略;泰國考慮向外國遊客開放某些區域,但限制遊客在一個封鎖的區域內活動,例如小島。

免疫護照也可能成為趨勢,這種護照能顯示持有者是否已經接種過特定疾病的疫苗,簡化檢疫手續,並可降低疾病擴散風險。專家指出,旅遊業復甦所需時間仍難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旅行方式不會回到以往的模式。

遠距醫療 防疫尖兵

疫情使醫療體系面臨檢疫、治療與照護的嚴峻壓力,也加速推動傳統醫療型態轉向遠距、行動及虛擬化。

過去,受限於法規、醫療糾紛和隱私權疑慮,遠距醫療並不普及,但新冠疫情使遠距醫療的需求大增。線上問診可對病患進行分流,不須前往醫院就診,遏止病毒傳播。此外,遠距醫療為病患和家屬免去往返醫院和候診的時間,並可減少在醫院交叉感染的機率。

疫情肆虐之際,多數國家緊急放寬遠距醫療法規;美國衛生當局已提供部分遠距醫療項目給付,允許患者與醫療機構透過視訊軟體進行遠距診療。此外,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也放寬遠距監測醫療設備的規定,包括電子體溫計、血氧濃度計、呼吸監測儀等,患者可在家中測量後,把數據傳送至醫院;這樣一來,民眾赴醫院就診的感染風險降低,醫護人員與醫療機構的負擔也減輕。

醫界人士指出,遠距醫療打破時空限制,提升醫病互動,有助診斷、輔導與預防,讓醫療資源優先用在重症及緊急病患身上;新冠疫情促使各國政府開放遠距醫療,也加速醫療行為和醫藥產業的數位轉型。

服務科技契機這些領域受惠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成長,多數產業均受拖累,尤其是旅遊業、貿易與生產活動;然而,也有一些領域掌握疫情創造的契機乘勢崛起,包括無接觸技術、宅經濟、安全防護和人力派遣。

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與感染者接觸,為了有效防堵病毒擴散,各國政府已採取管制措施,一些能減少甚至免除接觸的技術,也大受歡迎。例如,行動支付可減少接觸機會;機器人可執行消毒、送餐、送貨等任務;視訊服務可維持人際互動與溝通,同時保持社交距離;遠距醫療服務、電子商務平台,也屬於無接觸服務。

宅經濟也順應政府要求民眾居家避疫而迅速成長,許多人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帶動網路、視訊、影音、遊戲、學習、生鮮及冷凍食品、外送餐飲等服務的需求,並且讓生活型態產生重大變化。

安全防護領域也因防疫意識提高而受惠,包括消毒和清潔用品,以及人員管理和監測系統,特別是動態偵測設備。未來,基礎檢測設備的使用將成為常態,個人與公共防護設備也將日益普及。

人力派遣產業,也隨著疫情帶來的需求蓬勃成長;疫情相關的諸多限制措施,導致勞動力短缺,派遣公司適時扮演支援角色,為勞動力密集的產業提供人手,如工廠作業員、物流司機和零售門市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