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空 搶天下美日高速前進

潘楠慕 |2020.05.31
1138觀看次
字級
中國大陸的太空科技發展步調飛快。 圖/法新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成立宇宙作戰隊,將與美方密切合作。 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展示太空部隊軍旗。 圖/法新社
俄羅斯擁有強大的太空科技。圖/美聯社
北約達成協議,把太空列為最新戰線。圖/美聯社
美國已成立太空部隊,是美軍最新軍種。圖/美聯社
印度已成立太空防衛局,但太空戰略仍以防禦為主。圖/美聯社
法國積極開發衛星武裝科技。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美國總統川普二○一九年簽署行政命令,成立太空部隊,並在今年五月主持太空部隊軍旗展示儀式;這個進展,象徵「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理念已延伸至太空領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在今年一月宣布組建太空防禦部隊,宣告將與美國密切合作,抵禦外部威脅。

美日聯手,凸顯兩國對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太空、飛彈和網路技術心生警惕;事實上,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多年前已成立太空部隊。二○一五年,中國天軍成立,與解放軍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整合,並設置航天發射部隊、航天測量追蹤管理部隊。俄國反飛彈和太空防禦部隊創立的時間更早,一九六七年即已成立,在蘇聯解體、併入空軍等變革後,目前稱為「俄羅斯航空太空部隊」。另外,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指出,中俄已研發出能夠攻擊衛星的導彈,也正在研發雷射武器。

安倍晉三指出,日本在二○一九年的國防事務白皮書中,首度把中國大陸的威脅列在北韓之前。為了應對中國和北韓,日本正持續調高國防預算,包括成立太空防禦部隊,以確保在太空領域占據優勢。今年五月十八日,日本「宇宙作戰隊」成軍,主要任務是監控太空垃圾與隕石,並將與美軍合作,建立情報共享系統。

日本雖然有自製衛星能力,也曾自製火箭進入太空,但技術仍落後於中、俄、美等大國。因此,日本積極與他國合作太空計畫,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與日本友好的美國,自然成了最佳選擇;依據日本的集體自衛權安全保障法案,日本將可與美國進行太空戰爭聯合演習。

美國與日本同盟,也是基於最新的「國家太空戰略」;川普在二○一七年已下達重建軍力指示,重點包括提升網路、太空領域投資、維持技術優勢,目標是保護美國的利益及安全,與盟友合作,維持與中俄之間的軍力平衡,提升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

就軍事戰略的意義來說,太空是目前的制高點;在外太空部署武器,可攻擊敵方的洲際飛彈和飛行器,避免美國及其盟國遭受核武攻擊,有效防範國與國之間的衝突,這也是川普「以實力求取和平」的重要理念。

美國副總統潘斯也指出,人造衛星的數量大幅成長,太空中已部署許多基礎設施,使戰略環境發生變化;隨著中、俄的軍力提升,美國必須妥善因應,研發先進太空武器以展現震懾能力、確保統治地位。

美國積極發展太空武力,另一個考量是帶動軍事工業發展;太空部隊預定在二○二一年測試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的「太空圍籬」(Space Fence)雷達系統,大幅提高監視地球軌道物體的能力。

美國太空部隊總司令雷蒙德(Jay Raymond)上將表示:「太空圍籬能夠提供即時、精準的數據,協助研判具威脅性的物體,對國防極為重要。」太空部隊需使用大量先進設備,將可激勵軍事工業的投資和研發。

國防部長艾斯伯指出,隨著技術持續進步,太空對經濟和日常生活愈來愈重要;他表示:「我們對太空相關能力的依賴急遽增加,如今外太空已發展成為獨特的作戰區域。」

北約最新戰線 也升至太空

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各國去年底達成協議,在陸、海、空之外,也把太空列為作戰領域,使太空成為北約最新戰線;這項決議,一方面是因應美國成立太空部隊,另外則是為了應對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潛在威脅。

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盟國在一九四九年創立的軍事合作組織,藉以對抗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北歐盟軍轉型司令部高級戰略官波拉卡斯(Kestutis Paulauskas)指出,北約領導人在二○一八年領袖峰會磋商時,認為太空已成為快速發展的領域,對北約的威懾力和防禦布局至關重要,因而決定推動把太空納入聯盟行動的領域。

波拉卡斯表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已宣示,將加快太空探索的步調,「實現中華民族的航天夢」,目標是在二○三○年趕上俄羅斯和美國,成為太空強權;二○一九年,中國大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今年則預定發射嫦娥五號;大陸的快速崛起,已引發美方疑慮,並禁止航太相關機構與與中國大陸合作。

北約官員表示,雖然尚未確定中國大陸和俄羅斯是否開始部署位於太空軌道的武器,但是中俄「日益積極的行動」,已引起安全方面的擔憂。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指出,人造衛星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是北約制定新太空戰略、整合成員國太空資源的原因之一。從農業、運輸、通信、科學研究、天氣預報到電視,都是衛星的應用範圍;此外,衛星更有獨特的軍事功能,包括核武控制,導彈預警等;儘管多數衛星是民用或商用,仍可能被用於收集軍事情報。

波拉卡斯指出,中俄目前均有能力發射導彈摧毀衛星,也能透過反衛星武器干擾通訊;有鑑於此,北約必須保持警惕。北約的集體防禦、危機應對、救災和反恐等行動的訊息傳遞,對衛星的仰賴程度持續升高;聯盟已擬定長期計畫,預定在二○三○年後,以新的歐洲太空系統取代目前的空中警戒與控制系統監視系統。

台灣航太產業

尚在商用領域

美國、日本、俄羅斯、中國大陸正積極規畫太空戰略,使這個軍事新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除了這些強權,其他國家對太空科技的研發,多數仍限於科學研究和商用。

美國科學家聯盟(FAS)的科學家葛雷戈(Laura Grego)表示,美、日、中、俄的行動,可能促使其他國家加入競爭行列,也可能發展出更多攻擊性太空武器。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2019年宣布,將在2020年成立太空指揮部,負責保衛法國的衛星。他指出,把軍事焦點轉向太空,是因為「攸關國家安全」。法國國防部也宣布,預定在2030年發射搭載雷射、槍械的監控衛星,一旦受到攻擊將可反制。

印度已成立太空防衛局(Defence Space Agency),目標是在未來幾年發展為太空司令部;不過,目前為止印度的太空計畫仍以民用為主,太空戰略則注重防禦,包括開發監控裝置和反太空武器。

台灣具備自製戰機的能力,但在已公開的資訊中,並未出現太空部隊相關計畫;儘管台灣的航太產業正快速擴張,但偏向民用、商用領域。

目前,台灣負責執行太空計畫的機構是國家太空中心,目標是建立大型高科技系統整合能力,奠定太空科技發展基礎,並塑造未來在國際太空市場及應用產業的競爭資源。

專家指出,台灣與美國合作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計畫,已建立一套可靠的氣象衛星系統,並具備部署任務衛星的能力;該計畫的任務雖屬氣象觀測,仍反映台灣正在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和強化國際合作、推動太空科技升級;若能把培育人才、衛星安全、反衛星武器納入戰略規畫,就有機會朝發展太空部隊的目標邁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