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上班族 防疫總動員 陳玲芳 |2020.05.02 語音朗讀 28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老年防疫 平、常、心、轉、動 圖/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提供、資料照片 老年防疫 平、常、心、轉、動 圖/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提供、資料照片 老年防疫 平、常、心、轉、動 圖/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提供、資料照片 老年防疫 平、常、心、轉、動 圖/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提供、資料照片老年防疫 平、常、心、轉、動 圖/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提供、資料照片老年防疫 平、常、心、轉、動 圖/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提供、資料照片 文/記者陳玲芳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因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已超過20萬人,其中多數為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有感於老年人免疫系統較弱、認知反應較慢,容易增加被感染風險,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建議民眾,應利用「平、常、心、轉、動」口訣,協助年長者順利抗疫。另外,有研究發現,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會提高罹患憂鬱風險;防疫期間,專家提醒青少年,不要輕忽「輕度活動」的重要性。上班族如感壓力增加,心理師建議,可透過「壓力調節術」來改善現況。二○一九年底,新冠病毒從武漢開始蔓延,短短三個月間,已肆虐全球。台灣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超前部署、醫療人員的竭力投入,以及全體同胞配合防疫政策之下,持續面對新冠病毒的挑戰,現階段更要留意避免爆發大型社區感染。截至今年四月底,全球因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數超過二十萬人,其中多數為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老年人的免疫系統較弱、認知反應較慢,容易增加被感染的風險。值此非常時期,除了遵循政府防疫政策及個人衛生外,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也呼籲大家,用心關懷身邊長輩們。理事長黃宗正建議,應利用「平、常、心、轉、動」口訣,協助年長者順利抗疫。「平」:以減輕長輩過度的焦慮為目標。平心靜氣、用長輩可以聽得懂的語言,舉簡單的例子,平鋪直敘地說明病毒、肺炎是怎麼一回事,相對應的措施又是怎麼一回事。平和地說明各種消息新聞或可能令長輩擔心的傳說,減輕憂慮。「常」:在此時期裡,設法維持日常規律,即便是定時起床、定時入睡,這樣的小事,也有助於維持身心的安定。「心」:在容易焦慮的疫情氛圍中,特別要主動傳遞彼此的關愛之心。尤其關心容易受到影響的長輩,包括原本就有焦慮症、失眠、或是強迫症狀的長輩,他們可能會更加擔心,睡不好,或是不停地重複洗手。特別留心需要多加幫忙防疫的族群,如「失智長者」,他們不易記住各種防疫口訣,常會取下口罩,也常在洗過手後又去觸摸物品,提供適當協助與指示很重要。「轉」:在疫情嚴峻期間,難免新聞報導或是生活話題都圍繞著疫情為中心。建議多聊聊疫情以外的事,轉移長輩注意力,讓心情放鬆,並維持生活正常運轉。如看疫情報導以外的電視節目、拿出老照片來說說過去的故事、玩桌遊、唱歌、養花賞花、踏青等。與人互動時,建議戴口罩並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一至一點五公尺以上)。「動」:許多人擔心被感染,於是整日閉門不出,反而造成身心失調。建議在避免前往空氣不流通之空間,避免搭乘擁擠之交通工具的原則下,維持適當適量戶外活動,並保持人與人之間安全距離,呼吸新鮮空氣。此外,疫情期間,可採取通話或視訊方式,與親友維持互動。少年防疫:輕度活動不憂鬱兒童於防疫時期,不出門旅遊似乎是較好的選擇,然而孩子玩電動或上網的時間卻可能增加,專家提醒,「每隔三十分鐘,一定要站起來活動活動!」根據今年二月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會提高罹患憂鬱風險。這項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所進行的研究,結果發現,十八歲受試者若每天增加六十分鐘的「久坐」行為,憂鬱分數增加了,但如果每天增加一小時的輕度活動,憂鬱分數則降低。持續出現較長時間久坐者,十八歲受試者憂鬱分數則高出二成八左右。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陳質采指出,從公衛角度而言,通常認為增加年輕人的活動,主要是為了身體健康,例如提高協調技巧或骨骼強度,卻很少注意到「運動」對心理健康,也有實證效益。另外,「輕度活動」一般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的活動,如隨意走動(包括購物、在家裡或學校走來走去)、鋪床、進餐,準備食物、帶狗散步、園藝和洗碗等。此一研究,也提供了青少年憂鬱症防治具體可行的方向。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因電腦、手機、平板等網路及遊戲使用的普及,讓年輕族群久坐的時間逐年增加;輕度活動的「可近性」較高,目的主要是減少久坐時間,可以多一些強調與執行,如站著打電腦、設定時間提醒自己站起來喝水或飲料、走一圈或扭腰擺臀三分鐘。還有,環境空間可能也需要一點布置上的變動,讓它更容易成為「生活方式」,可幫助提升輕度活動量,減少久坐。上班族防疫:壓力調節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球蔓延,影響的層面已遍布各行各業,各行業的人員或多或少皆默默承受著不為人知的辛苦與壓力,基層員工面對各種疫情影響的工作變化,以及對於疫情變化的緊張情緒,無形之中承受日趨增加的壓力。八里療養院心理師楊芷融表示,如感到自身壓力愈趨增加,可以透過「壓力調節術」來改善狀況。壓力調節術就像「肌肉訓練」一樣,每一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壓力水準,唯有適當的壓力,才會有最好的表現,所以找出自己的「壓力水平」,每天都訓練「超出一點點」,將是自我壓力成長的好方式。如果現實中無法改變壓力來源時,她也提供以下幾種方式:「找尋生活小確幸」:在樸實無華的日子中,盡可能找到專屬自己的小確幸。這些美好的意外驚喜,可以讓自己更有勇氣和力量,過完每一天。「敘說壓力好夥伴」:與人聊聊天、說說話,是消除不安和壓力很有效的方法;他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或者主管,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單。「提高心理耐受力」:每天起床與睡前時刻,給自己約八分鐘時間,這個時間你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專注地覺察你的呼吸,仔細感受每口吸氣和吐氣。楊芷融強調,適時正視壓力、學會調適自己,才能面對生活中的每一項挑戰。但如果無法適當調適自己心情,面對壓力無法解決,就需要進一步尋求身邊朋友或是醫療資源協助。唯有正視自身壓力,改善其中問題,方能安然度過每一天。八里療養院院長張介信表示,一般人對不確定的情境和訊息,很容易引發緊張感及壓力,但透過適當紓壓方式,便能夠有效緩解情緒。他呼籲大家防疫期間,更要適時舒展身心,可透過夥伴彼此關懷、交流的方式,安定自我身心,穩定群體社會,攜手安度防疫期。 前一篇文章 【保鮮祕訣】 4方法搞定熟食打包 下一篇文章 【走路養生】 一萬步不是絕對!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5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6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7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8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9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10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五十肩治療瓶頸與盲點【養眼專欄】 你的糖尿病是眼科醫師告訴你的?台灣醫療外交 傳承愛與責任【聊聊心裡事】 你給孩子的是愛,還是你的焦慮?面對憂鬱症挑戰 從復發到重拾希望 作者其他文章1000女孩影像展 用教育點亮夢想第一社福中秋禮盒 傳遞憨兒手作溫度弘道手作編織課 化解長者孤獨毛豆香蕉全穀雜糧 適量攝取改善失眠弱勢童居住困境 盼社會支援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