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徐行】 海風下的農耕

文/劉克襄 |2020.04.07
982觀看次
字級

文/劉克襄

「好望角」是座荒涼的小山崙,海拔未破百。因靠海多風,滿布野草和低矮灌叢。前幾年,居高臨下的海防碉堡廢棄了,變成俯瞰秀麗海岸與平原的景點。風和日麗的天氣,常吸引眾多遊客前往。

過往此地叫「半天寮」。清末迄今,坐落著十來間紅瓦屋的小村,現今居住者多為務農老人家,依賴著甚少班的苗栗客運往來城區。但再怎麼荒蕪,村子旁邊仍有旱地相伴,栽種著地瓜、蘿蔔和花生等適合沙質環境的農作物。

只是山頂海風強大,又缺少水源,農作物如何安然生長,真是一大挑戰。在此橫越多次後,我注意到田畦間栽種著某種高大的芒草,常及成人肩膀,沿田埂形成長排圍籬。一道道田畦被隔開,海風的影響也減低了。農作物在此蔭蔽下,得以允當生長。

當地老人稱此植物為大菅草。春夏時,大菅草較為青嫩,適合割給赤牛吃。冬天芒草硬實枯乾了,才會變成防風定砂的好幫手。初時,我以為是甜根子草,因為它俗稱菅芒,又是普遍的定砂植物。印象最深刻的菅芒,在蘭陽溪和大安溪河床。每年秋末冬初開花隨風搖曳,白茫茫的花絮形成溪床的獨特景致。

但大菅草看久了,總覺得跟甜根子草有些差別,至少我從未看過它長出白色花絮,反而是黃銅帶紫。後來請教專家,輾轉才確知,是一種陌生的禾本科,叫「河王八」。此一怪異好玩名字的植物,在各地海岸荒野還不少,但熟悉的人沒多少,網路資料亦有限。

這裡取來做防風植物,或餵食牛隻,清楚地展現微區域的強烈特色。在地人面對艱苦環境,努力尋找資源的可能盡露無疑。這樣以大菅草做為圍籬的田野風景,印象裡北起後龍,南至通霄一帶的海邊。

從半天寮再往下行,緊接是「赤塗崎」。小村前著地名意味山上人家,後者則直指紅土山丘,同樣是貧瘠之地。

在那裡,我又邂逅一位攜鐮刀和鋤頭的老人,正在南瓜田工作。他把割下的粗大芒草,有序地鋪在一壟壟田地上,和南瓜藤並行。每條壟早就覆蓋寬大的黑色塑膠布,看來是防止水分蒸發和雜草滋生,但何以還要再鋪上稀疏的芒草,頗教人不解。

他的回答著實有意思,自己不常來照顧,乾脆利用旁邊的芒草做為固定工具。南瓜生長時,根鬚蔓延快速。芒草鋪地可讓它勾著,順草生長,匐匍在地,不易被海風吹走。芒草腐爛了又可當肥料。一物兩三用,農民面對強大的海風,在栽作物種上,看來頗有應對的智慧。

再細看那南瓜,葉子比一般的細膩。我繼續追問,才曉得是栗子南瓜。此間海邊田地多流行這種。他還告知,南瓜栽培若是沿地表生長,還要特別注意一壟壟植株間的密度與排水。若透氣不良,植株葉片會互相蔽蔭,影響生長與開花。光線不足,更會影響果型與著色。

後來抵一叫「山邊」的小村,西瓜田增加了。有位老農正在幫幼苗搭起面南的防風罩,讓它們安心生長。防風罩拆除前,稻草桿得提早紮在地面。如此利於瓜藤蔓延生長,同時避免強風一吹,導致藤蔓纏繞一起,傷及葉身。

我往田邊角落觀看,早就有一堆稻草桿備妥。論及稻草桿,這位山邊住民愈是農作達人,滔滔不絕地發表恢宏之論。田地間稻草桿作為畦面覆蓋,功能甚是多重。一來調節土壤溫度,保持水分,抑制雜草生長,同時提供有機質等養分。鋪設多一些時,還可避免西瓜外皮損傷。

這是艱苦環境下,此一淺山地區老人家彌足珍貴的生活智慧和心得,相較於現代農業科技,或許這點小聰明,無法面對大量生產的需求,卻是當地人努力自給自足的存活方式。

沿著淺山海岸去來,不知不覺中,我著實上了一堂精采的海風下農作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