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特別早,寒假也放得早,二月初,各級學校紛紛開學,孩子們也必須收拾玩心了!我們家對面就是一所小學,寒假期間校園一片祥和寧靜,只是開學後,可想而知,又會充斥著老師用麥克風大聲教訓學生的音浪!
圖/啟步走共享私塾提供
文/啟步走共享私塾提供
今年過年特別早,寒假也放得早,二月初,各級學校紛紛開學,孩子們也必須收拾玩心了!我們家對面就是一所小學,寒假期間校園一片祥和寧靜,只是開學後,可想而知,又會充斥著老師用麥克風大聲教訓學生的音浪!
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圍牆外面,就可以清楚聽到牆內教室裡傳來老師對學生大吼大叫的聲音,老師說的話我已經記不得了,卻清楚記得,圍牆外的我著實被這聲浪給嚇了一大跳。
近幾年,台灣的教育主流已經開始偏向不體罰、不打罵,雖然很多成年人認為,此舉會讓老師更難以管教孩子,特別是活力旺盛的小學生,上課前十分鐘真的很難讓他們安靜下來。在這邊,我想跟分享孩子學校所使用的方式。
這所學校的師生習慣用手勢代替命令,每個老師都會和學生約定好一些彼此理解的手勢,比如:手比「1」就是「我有話要說」,手比「2」就是「老師,我想去上廁所」等等;而且,老師上課不用麥克風,也從不扯著嗓門大聲說話。
這些與其他老師相反的舉動,就是因為意識到,「大聲說話」不但無法吸引學生專心聽講,孩子反而還會因為被過大的音量嚇到,無法吸收老師接下來要傳達的重點。另外,在課堂上如果要表達跟上課無關的訊息,比如「安靜」、「上廁所」等,用無聲的手勢取代,也比較不會影響其他專心上課的同學,特別是容易分心的小學生。
我實際實行過這種小聲講話的方式,發現心還沒靜下來的孩子,為了要清楚聽到大人傳達的訊息,反而會自己靜下來注意聆聽。下回想吸引孩子的注意時,不妨可以試試這種小聲說話的方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