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林覺民冰心故居(下)

文/吳鴻霖 |2020.01.06
2489觀看次
字級
林覺民冰心故居大廳。圖/吳鴻霖
林覺民與陳意映塑像。圖/吳鴻霖
牆壁上放大的〈與妻訣別書〉。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走過大廳,天井後方庭院中,林覺民與陳意映兩人正在看書的銅像,流露夫妻鶼鰈情深。庭院往南過堂的牆壁上,有張局部的林氏族譜,它的對面是一間兩坪多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的臥室,房內仍是一百多年前的原貌與擺設,簡樸的家具包括一張雙人木床、一個梳妝台、一張椅子和一張桌子,牆上掛著兩人黑白的相片。他們婚後聚少離多,陳意映在這個小房間生活了六年。一九○七年林覺民到日本求學,陳意映便獨自住在這裡。

林覺民就義後,長子依新五歲,已有八個月身孕的陳意映非常悲傷,一個月後提前產下遺腹子仲新。失去丈夫以後,意映的心情像這間斗室一樣幽暗,從桌前窗櫺吹入的微風,始終無法吹散她心中的憂鬱,傷心過度成疾,兩年後去世。〈與妻訣別書〉:「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臥室旁的後院,走廊旁幾棵小樹應該是梅樹。

四十幾年前我念國中時,〈與妻訣別書〉是國文課本中的一課,走入林覺民冰心故居,就是為了看這封信。〈與妻訣別書〉:「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巾短情長,可知這封手札不是寫在一般信紙或宣紙上,而是寫在手巾之上。

從後院前往紫藤書屋中間的書房,許多遊客佇立在此地,觀看一塊放在玻璃框中複製的方巾,大約三十乘四十公分,上面的行草書,前三分之二每字約一公分,後三分之一每字約零點五公分,整面牆壁是放大的〈與妻訣別書〉。長子依新九歲病故,次子仲新是烈士遺族,由國民政府照顧至大學畢業,在林覺民友人林森身邊做事。新中國建立以後,仲新擔任漳州市糧食局副局長,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他把〈與妻書〉真蹟捐給福建省博物館,一九八二年逝世於漳州。

我把書法仔細看過一遍,第二段遍地腥「雲」,指到處都是腥風血雨,不是腥「羶」;幾家能彀的「彀」,一般人較少使用,同「夠」或「够」;第四段第一行:「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栖之所。」林覺民寫三個廳字,加以變化,第二和第三個廳,寫成听在厂下,只是歷代書法家均無此寫法。《康熙字典》中,听的解釋之一:「俗借為聽字省文。」一九五六年大陸全面推行漢字簡化,听成為聽的簡體字,林覺民讀過許多古文,在一九一一年早已寫了兩遍听。

他作〈與妻訣別書〉時,淚珠和筆墨齊下,難免會有些許筆誤:回通迴或廻,第四段他把回憶寫成「廻」憶;「吾與並肩攜手」,與下漏汝;落款「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中的未,正確是亥,念同廿,四鼓也叫四更。古時候晚上七點到第二天早上五點,這十小時分成五個更,四更為凌晨兩、三點。所謂瑕不掩瑜,〈與妻書〉文章與書法俱佳,足以流傳後世。

從小在父親的教導下,林覺民國學根基深厚,才能用文言文即席揮毫完成深情感人的絕筆信;在一塊凹凸不平的手帕上寫了一千零七十二個極小的行草書,他又是一位具有書法才華且心思細膩的年輕人。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覺民為了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二十四歲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捨身取義的勇氣與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