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事】圓山大飯店與它的鄰居

文╱吳鈞堯 |2020.01.01
2573觀看次
字級

文╱吳鈞堯

三重與中山區隔淡水河遙遙相望。一河之隔,倚賴台北橋供輸,後來才添了重陽橋以及捷運蘆洲線;尤其後者,如同奇經八脈,站站相扣、相連,無論多遠的地方,只消懂得捷運怎麼搭乘,都能使命必達。

我們的地圖寫入地下了。但點開捷運分站表,它的趨向、方位,仍依循地面指南。地下與地面,很親切地彼此貼近,猶如複寫。

「複寫紙」,許久沒有見過它的藍色痕跡。最早的複寫,是在空白紙頁夾放藍色複寫紙,三張或四張不等,多了,筆力不足,最底張便留痕輕淺。收據、發票是常見的複寫,用途是留存、提供對應單位,另一張則由財務部門留底。「力透紙背」誇人文筆深刻,對複寫紙來說,只是平常。

複寫紙日漸掩藏行蹤了,精深的印刷術把它們隱藏在一般紙頁下。我有一回代公司寫收據給台灣國家文學館,注意到複寫紙已經劃分為許多個等分,每份三張,滿足對內、對外等需求。

我認真審視,看藍色的複寫紙,依附何處。它薄薄的,只是一層底色,一用力便能顯現痕跡。我把複寫紙跟日常地理連結在一塊,是在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圓山大飯店著火那一天。

圓山大飯店長期以來代表國家圖騰,接待訪華外賓、政要或企業領袖,它的前身是日本時期台灣神社。政府播遷來台,中華民國在台灣成為當時華人的信仰,用以對抗蘇俄、中共等共產勢力。圓山大飯店象徵國家門面,以它莊嚴古典的宮殿建築,成為國勢飄搖的精神指標。一九六七年,美國財星雜誌評選圓山大飯店為世界十大飯店,一個「開發中國家」但享有國際盛譽,圓山大飯店成為國人驕傲,它的重要性不需要住在左鄰或對面才能看到,透過當時經常播放的國歌影片,便能欣賞它的巍峨不凡。

圓山大飯店屋頂使用歇山式,梁柱多龍形雕刻,傳說地底有密道通往故宮附近等群山,用以躲避砲擊,猶如被鑿空的金門太武山,容納戰車、砲彈與駐軍。圓山大飯店,超越它做為五星級飯店的意義,而成為抗戰中心,這得走過風雨歲月者,才能知曉淒風苦雨時,它警醒的民族意義。一九九五年的那一燒,隔淡水河、隔電視機、隔太平洋的,人人都看傻了。它燒的不只是屋瓦,也燒了走過的時代,一個同舟共濟的艱苦好日子。

那一燒的另一層意義是透過火光,傳媒與民眾再度聚焦圓山,不僅起火原因,還包括它的前世今生。

圓山大飯店前身台灣神社,是全台位階最高的神社。日本統領台灣後期,軍國主義興起,日本帝國勢力所及的海內外殖民地,開始高壓管理,關於民族、社會與生活的不公不義,前輩作家吳濁流、賴和、楊逵、龍瑛宗等,都寫得深刻。管理分家再分家,官政單位往習俗、經濟等進逼再進逼,神社則用以控管人民信仰,勒令丟棄神佛與祖先牌位,祀奉日本天照大神。一分再分,是為了統統包圍了,把人民的物資與精神都都一起五花大綁。綁架信仰最能消解人民的抵抗,繼而成為拋頭顱、灑熱血的追隨者。

日本戰敗,神社主體早已消亡,圓山大飯店內幾行日本神社遺址留痕,可以當作註記:本族與他族、新朝與舊代,一個崛起一個飄逝,正是啟示。

一把火,讓圓山大飯店與台灣神社的複寫關係,躍上紙面。許多年後,我因為工作,多次應邀到圓山飯店參加聚會,包括事業有成的親友婚宴與壽宴,有一回還結結實實地繞了圈飯店內花園、小徑,並且走到山腳下劍潭公園。公園規模僅一般,來頭是兩隻狛犬正是神社遺物,我在重慶南路工作十七年、幾乎天天都會經過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正門國立台灣博物館兩尊銅牛,已被觀光客當作吉祥物,摸得下巴與牛角都晶亮,原是當年滿洲國溥儀皇帝,送給台灣神社的禮物。

圓山兒童樂園作為圓山大飯店的鄰居,聲名也不多讓,作為台灣最早且唯一的公營樂園,一九三四年日本統治時代創建,經過多次修整,規模擴大,且劃作「昨日世界」、「明日世界」與「遊樂世界」三大主題。我壓根兒都忘了國中郊遊到的是哪一區,搭上面面對坐的咖啡座座椅,機器起動、天旋地轉,我聽到叮噹叮噹,巴望那是遊戲停止的響哨,但不是。我肚子裡豆漿與油條,爭執激烈,到底是吃油條配豆漿、還是喝豆漿配油條,它們各有主意,而且它們願意訴諸公堂,讓他人決斷。叮噹噹繼續響,那到底什麼呀,身體倒轉、口袋倒轉,錢幣一個個亮相滾圓,然後車座椅一陣急停,銅板們跟著剎車,幾個還打中我門面,我顧不了疼推開門,儘量踏穩腳步,跑向最近的垃圾桶,吐在暗壓壓的袋子裡,讓豆漿油條都別爭了。

園區的設施不算精細,但當年有當年的衡量跟愉悅水平,我們很輕易地,就能玩得很快樂。

動物園中,當然則以人最多,河馬五六隻、大象七八頭,卻是各個學校、各對情侶指定的交誼場所。一九八六年圓山動物園搬到木柵現址,與兒童樂園正式分家。二○一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傍晚五點,圓山兒童樂園結束八十年營運,同年十二月十六日於士林基河路開幕啟用「兒童新樂園」。

動物園搬家那天,整個城市、整個台灣的心情,都跟著大象林旺移動。歷史必須新,才能更新,但我們戀戀不捨在裡頭坐暈的咖啡座、被嚇到腿軟的摩天輪,以及幾杯可樂,以及親人的笑、情人的酒窩。

圓山兒童樂園已化作綠地,在花卉博覽會時期作為活動場所之一,這時候我才留意到裡頭還有民初大戶人家的紅磚建築,以及被樂園遮掩風華的圓山貝塚,它於一八九六年,日本時期開始開挖,多年後確定遺址具有繩紋陶與圓山兩個文化層,一九八八年被內政部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

圓山貝塚猶如複寫紙的最末頁,而今又被重視,成為一個新的檔案。

這是時間的大潮,我們有幸能夠佇立、目睹,而且與它並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