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叫狗的名字,牠會高興的伸舌頭搖尾巴,不過如果你叫貓的名字牠不理你,不是牠聽不懂,只是傲嬌而已。圖/高詩豪
文/施奇廷(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系主任)
主人叫狗的名字,牠會高興的伸舌頭搖尾巴,不過如果你叫貓的名字牠不理你,不是牠聽不懂,只是傲嬌而已。
鼎鼎大名的Nature集團旗下的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前陣子發表了一篇文章,是由日本東京大學的齋藤慈子所探討的:到底貓聽不聽得懂人叫牠的名字。
實驗是利用動物行為學裡面常用的「習慣化—去習慣化」模式(habituation-dishabituation),方法是這樣:樣本是11個家庭中飼養的家貓,準備5個詞,其中第五個是貓的名字,前面四個是對照組,音節長度跟發音都跟貓的名字很接近,依序念出這五個字詞,然後透過貓的頭部跟耳朵的動作、聲音、尾巴的動作、身體的移動來觀察牠的反應。
講第一個詞的時候,貓會有反應,但是連續講到很相似的第四個詞的時候,貓已經不理你了,等到講到第5個,也就是貓的名字的時候,貓又有反應了。11隻貓中,有九隻的反應是這個模式。好吧,樣本有點少,不過統計上算是顯著的。
不過這個結果有另一種解釋,貓可能只是分辨出這是牠常聽到的音節(在這些養貓的家庭中,貓的名字會比其他4個類似的字常出現),不見得知道這是在叫牠的「名字」。於是研究群做了第2個實驗。
這次齋藤教授她們拜訪了四個家庭,每個家庭至少都養五隻以上的貓,四個家庭一共有24隻貓,一樣個別對這24隻貓念出五個詞。這時候的五個詞換成前四個是這個家中的其他貓的名字,第五個是研究對象的貓的名字。
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在這種家庭中,每隻貓的名字應該都屬於會常常被主人叫到的詞。
實驗結果是這樣:24隻貓中,有6隻在前面4個詞中,顯示出「第一個詞有反應,然後慢慢不理你」,然後對第五個詞(牠的名字)有明顯的反應。對這些貓而言,自己的名字,跟「同居貓」的名字具有不同的意義。
另外18隻呢?因為對從頭到尾的五個名字都有反應,所以無法判別,有可能是因為主人叫貓的名字(不管是哪一隻)時,可能大家都有好康(餵食時間之類),所以倒也不算是負面的結果,只是無法判讀。
對於這個結果,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John Bradshaw教授表示:「貓的學習能力可能不輸給狗,只是牠們不急於表現自己而已。」所以就是傲嬌咩。
什麼?跟物理沒關係?動物的行為都是來自於大腦的神經元電生理活動、細胞膜電位、神經電流、離子的擴散與運輸有關,怎麼可能跟物理沒關係,超有關係的好不好!
論文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40616-4
本文摘自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臉書平台,
歡迎按讚及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THUPhys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