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科技】資本主義首都掀反思 紐約 新地標爭議

文/尹俊傑 |2019.10.13
2115觀看次
字級
由露天階梯與走廊交錯而成的16層樓建築「容器」因造型特殊,儼然成為紐約新地標。圖/尹俊傑

文/尹俊傑

近來,紐約最熱門打卡景點莫過於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s),一座由露天階梯與走廊交錯而成的蜂巢型建築在網路上爆紅,儼然成為紐約市新地標。

250億美元打造城中城

曼哈頓天際線新指標

這座名為「容器」(Vessel)的建築高16層樓,在摩天大樓環繞的廣場中央有如別緻的銅製花瓶,順著數百級階梯登高俯瞰內部則有如迷宮。出自英國鬼才建築師海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之手的設計別具巧思,在不新奇就等著被淘汰的紐約一炮而紅,確實有獨到之處。

訪客忙著拍照留念時,幾乎不會想到「容器」造價近2億美元(約新台幣61.8億元),由13座建築構成的哈德遜城市廣場更耗資250億美元(約新台幣7729億元)打造,而且納稅人血汗錢貢獻良多。

哈德遜城市廣場位於曼哈頓中城西區,緊鄰哈德遜河與人氣鼎盛的「高架公園」(High Line Park)北端起點,過去是鐵路調度場和廢棄工廠與倉庫所在地。歷經近20年規畫與開發,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改變了曼哈頓天際線,紐約也多了一處充滿繁華氣息的商業區。

這項造鎮計畫號稱紐約繼1930年代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以來最大地產開發案,3月中開幕的商場吸引眾多知名品牌設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納媒體(WarnerMedia)等企業也已決定進駐,辦公大樓全數完工後,預計湧入逾5萬名員工。

花人民血汗錢建新地標

經濟效益待檢驗

為了這塊如同台北信義區的城中城,紐約市與州政府不惜投下數10億美元公帑延伸地鐵7號線,並向開發商與企業界大方提供稅務優惠,以期帶動就業、活絡經濟。

不過,政府以稅務優惠吸引企業進駐最近半年才在紐約掀起爭議,紐約客肯定記憶猶新。

去年11月,電子商務巨擘亞馬遜(Amazon.com)宣布將在紐約皇后區長島市設立新園區,承諾投資25億美元、創造2.5萬個就業機會。但紐約州和市為此提供30億美元稅務優惠,掀起反彈聲浪,促使亞馬遜今年2月打退堂鼓,放棄進駐長島市的計畫。

光看政府補助,亞馬遜胎死腹中的投資案和哈德遜城市廣場相比有如小巫見大巫。根據公開資料與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去年11月的分析報告,哈德遜城市廣場獲得的稅務優惠和政府補助已達60億美元,絕非開發商號稱的「自籌資金」。

支持哈德遜城市廣場建案的人士認為,政府補助有利於打造全新商業區、帶來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創造的長期紅利遠高於政府拿納稅人血汗錢提供的補貼。

反對陣營則以批評亞馬遜進駐的相同理由,抨擊政府親商政策獨厚富有企業,並主張業者應自行負擔開發費用,不該要求並仰賴政府補貼。

哈德遜城市廣場3月15日開幕時,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新聞稿中對補貼隻字未提,僅表示開發案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新綠地和拓展到曼哈頓西區的交通網,州長古莫(Andrew Cuomo)也強調哈德遜城市廣場為紐約客創造更多就業與經濟機會。

為凸顯經濟效益,哈德遜城市廣場兩大開發商也宣稱,興建時已為紐約市地區生產毛額(GDP)貢獻超過100億美元。

在進步主義思潮日益抬頭的紐約,民意代表愈來愈關注政商勾結與潛在利益衝突,企業享受補助之餘是否兌現增加就業和政府稅收的支票,也受到嚴密檢視。

從亞馬遜園區進駐長島市踢到鐵板,到學界探究人民為光鮮亮麗的哈德遜城市廣場付出多少成本,稅務優惠與經濟發展如何取捨,納稅人血汗錢怎麼花才值得,一向被視為資本主義首都的紐約正掀起一波波反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