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助人找到生命的價值

李祖翔 |2019.08.17
3767觀看次
字級
李建毅熱心公益,常為幼兒及小朋友說故事。圖/扶輪公益網、一張桌子
李建毅(中)帶扶輪社友一起捐尿布。圖/扶輪公益網、一張桌子
許淑婷(中)接扶輪公益網後,發現自己的公司也能做公益,圖為協助長輩染髮。圖/扶輪公益網、一張桌子
社區居民一起DIY晒作品。圖/扶輪公益網、一張桌子
須才容(左起)、萬華刈包吉、陳淑蘭、李晏菱。圖/扶輪公益網、一張桌子
陳淑蘭、李晏菱與上 園藝治療課的學生。圖/扶輪公益網、一張桌子
園藝治療師藉植物 的力量療癒人心。圖/扶輪公益網、一張桌子

文/李祖翔

如何才能讓幸福永續?一個起心動念,「扶輪公益網」集結扶輪社友擁有的各項大小資源,幫助有需要的人;「一張桌子」也在三位園藝治療師工作之餘,以本身專長來募集資源,不但受助者歡喜,付出的人也幸福……

扶輪公益網串聯企業家行善

眾所皆知,錢比物資好用!可是有些時候,要人捐錢很難,但如果需要的是物資,卻能一呼百應,物資塞滿倉庫……

生活用品才最受歡迎

二○一四年,長期關懷弱勢、教育、醫療衛生及水資源的國際扶輪社,創建了「扶輪公益網」,串聯企業家資源,並以廣泛運用LINE、APP網路推播功能等方式,將物資供應給提出需求的六百間非營利組織,以及偏遠學校,五年下來,成交案超過二千七百件,等同於創造了同樣數量的幸福微光。

目前台灣國際扶輪社每一分區,各有十多位社友擔任扶輪公益網委員,大多數是樂在助人、個性也「雞婆」的企業家義工,不但要勤於募物資,還得輪流到各分社去宣傳,讓公益網的物資能順利流通轉動。

國際扶輪社3521區「扶輪公益網」推廣主委許淑婷說,除了平日捐錢,不少企業家其實常疑惑:「弱勢機構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去年初,六福皇宮傳將熄燈,飯店內很多東西原本打算拍賣,後來業主覺得捐贈會比二手拍賣更好,就把清單列給扶輪公益網,挑選十個單位受贈,內容物包括棉被、枕頭、床、餐具、垃圾桶、餐巾、擦口布、清潔用具,「不誇張,這是我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他們對生活用品的需求這麼高!」

多餘衣架發揮好作用

其實,對弱勢機構而言,不需花錢購買常耗性生活用品,例如白米或衛生紙,就能省下很多錢!體會到「物資再利用」的價值竟不亞於捐錢,許淑婷等人欣喜若狂,對弱勢團體開出來的需求更加重視,但這麼一來,也漸漸讓她想到:可以如何透過公益網的群聚力量助人?

許淑婷從事染髮劑製造、行銷業,過去從不覺得弱勢兒少、身障者、老人會需要染髮劑,「若早知道他們是捨不得買而不是不想買,我早就捐了。」許淑婷還發現,每一家都有很多「自己嫌占位,別人卻渴求」的物資,比如衣服送洗後,洗衣店都會附一把衣架,崇尚環保的她,每次都想把衣架送回店,卻屢遭拒絕,理由是「給客戶的必須是全新的」,導致家裡衣架比衣服多又捨不得扔,「但我竟在公益網上,看到義賣二手衣物的庇護工場缺衣架!」許淑婷開心的說,她第一次出貨的商品就是衣架,更體會到:「真正的環保,就是讓無用之物變有用。」

小付出得來大感動

3521區扶輪公益網推廣副主委李建毅說,他第一次送出的物資是五百個全新布口罩,是唐氏症基金會三重小型作業所需要的。他跟著物資一起過去,原以為只要單純地把物品搬進去就結束了,沒想到社工邀他參訪,唐寶寶還熱情打招呼,讓他震撼不已,感慨:「原來我們與他們的距離並不遙遠。」後來他看到失親兒需要溼紙巾,一箱要價四百元,便找了十位社友,捐了十箱,數量不算多卻是大家共同的心意。有一次還贈物贈上癮,周末親自開車送紙尿布到偏遠的教養院。

更讓李建毅印象深刻的,是唐氏症基金會新莊小作所需要鍋子,想在母親節做咖哩飯給媽媽吃。社友家中多有全新或只用過幾次,不順手就收進櫥子的鍋子,正好能送過去。沒想到事後社工把唐寶寶烹飪過程拍攝成影片給他們看,看過的人都超有感,訝異捐物資的公益行動竟能這麼有參與感、這麼令人愉快。「如今我在與客戶談生意時,很自然就會建議客戶將不用的物品,如二手助行器、舊空調,轉贈給有需要的人。」李建毅對自己思維的改變也覺得很神奇。

無私的愛讓善意擴大

其實,扶輪公益網不只將各地扶輪社友、企業家串起來,甚至還把不同領域、生活圈的相關角色也都連結起來。許淑婷分享,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獨居老人向他們開出淨水器的需求,「我第一個念頭就想:偏鄉的水龍頭是否符合淨水器的更換條件?如果不符,贈物也不能用。」於是帶著熟識的水電師傅同行,果然發現水龍頭跟管線盡皆老舊,索性一併更換,而師傅發現老人家天花板的燈有故障,也自掏腰包順手更換修好,「哇!沒想到師傅這麼感性。」助人的感染力量大到讓許淑婷動容。

每年,台灣有大大小小的社會難題,需要各扶輪社動員協助,但每一任社長的任期前後僅一年,持續對一個議題或機構補助有其難度,甚至往往錯失時機沒能及時幫到弱勢朋友,每遇此時,「扶輪公益網」便能有效發揮作用,彌補這些缺憾。

許淑婷坦言,這份服務不全然是奉獻,像自己,就經常在過程中感受溫暖,如有次大型公益機構開車來載物資,結果竟不是為自己的需求而來,而是打算出這趟車,把物資沿路送給偏鄉的小型機構,這讓企業家們翻轉「弱勢機構只會伸手要物資」的印象,了解弱勢機構原來會彼此互助,見證無私的愛能轉動整個地球。

園藝治療師專長撞出群眾愛

三名園藝治療師須才容、李晏菱、陳淑蘭,為感受社會角落的溫度、尋找生命價值而成立「the ONE table一張桌子」平台,誓言每年幫助一個人或一家機構,她們協助過為街友舉辦尾牙宴的萬華刈包吉,也為清寒長輩募集生活資金及房屋修繕,並曾替十二家育幼院募物資,每次都回響熱烈,成效超出預期。

「園藝治療」是一種新的助人行業,透過植物盆栽DIY與善解人意的互動,讓參與者身心減壓。須才容等三人曾是社福團體的物資募集員,也當過公關,有豐富的社會關懷、媒體行銷和募款經驗,因為都有創業夢且喜歡花草,所以相約一起學習,獲取教學資格,並合力開了一間公司。

分享感動熱情拉贊

她們遊走全台,建立三十多個據點,如居家護理中心、老人照護中心、終身學習班和學校,為社區大小民眾上課,學員包括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及患者家屬,每天走訪花市、研發新材料,希望帶來最時尚且成本最低的服務。

曾有一位阿姨對李晏菱說:「老師,我把第一次獻給妳了!」原來她從小到大第一次開心捏玩黏土。一名失智症奶奶偶然路過,也哇哇叫喊:「我想上課!」還有阿嬤從不願動手DIY到回家規畫自己的園藝區,每天都開心地給兒孫介紹她的作品,每回上課,都讓園藝治療師收到滿滿感動……

工作兼助人還能自己當老闆,羨煞許多人,但她們的抱負比一般人想像得大,工作之餘竟在群募網站上成立「the ONE table一張桌子」,象徵合作的三個女孩與社會上支持公益的人,撐起一張張助人的桌子,每次計畫都讓受助者能見度大提升,而為了提高捐款意願,贊助者還能獲得她們製作的精美盆栽,其中一個協助老人住宅修繕的方案就獲得一百五十四人贊助,計二十萬餘元。

每個方案上架,她們會先介紹機構的服務,再分析現況、提出需求,如分享老人福利關懷協會,每個月固定訪視一百五十位清寒長輩,協助拾荒者回收;接著記錄與協會一同訪視、動人心弦的過程:「廖爺爺長期受糖尿病所苦,無法外出工作,飲食只能靠里長及協會提供;他的鐵皮屋不常開燈,當修繕人員問他是否需要幫助?他婉拒了,因為年初口吐白沫、昏倒在地,送去醫院,醫生拒收,嫌他時間不多,所以房屋修不修不重要……」各種爺爺的心灰意冷,奶奶的無奈悲嘆,字字句句力透電腦螢幕,打動人心。

助貧弱無須等成功

還有位令人鼻酸的九旬爺爺,住在五樓頂再加蓋的鐵皮屋,屋頂危危欲墜,卻因繼承一塊保留地而不符低收補助,連老人年金都領不到。老爺爺平日靠積蓄維生,生活極盡簡樸,盡量不用水電,三餐在廁所料理,天熱就在屋外空地躺椅睡一晚……當關懷、修繕人員協助爺爺修補隨時會坍塌的屋頂後,爺爺不停感謝。

「幫助人不一定要等事業有成!」須才容說,如果你我想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可以成為贊助者,一起為社會付出。陳淑蘭則分享曾問另一半是否支持她「做一件不賺錢、很累而且需要花很多時間的事」的趣事,當下老公沒有多說,但看到老婆半夜仍在忙著將故事放上平台,竟起身為她倒一杯熱水,讓幸福的她笑說,「在助人裡,我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