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之至】針法.百種粘碧華 文/黃長春 |2019.06.11 語音朗讀 32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粘碧華繡畫作品〈是年上海的騷動〉。 圖/粘碧華 粘碧華的〈繡片視窗〉 是將眾學員的作品, 縫繡成連接天地之間的「虹」。 圖/粘碧華 粘碧華繡畫作品〈霧窗外的松與梅〉。 圖/粘碧華 文/黃長春 「在拭去迷霧之後,於光彩斑斕的暮色中,只見象徵傳統文人之堅貞高潔的松與梅,彷彿都被物我之心障切割挪移了。」(註❶)在創作〈霧窗外的松與梅〉時,刺繡首飾創作者粘碧華以「窗」比喻自己的心,藉由針線的穿梭往來與縱橫交織之間,不斷地自我淨化、提升與超脫。 清初畫家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刺繡針法亦是。在媒材上,粘碧華力求當代,通時達變地以刺繡、金工、編織、剪紙、裱褙與繪畫,巧妙地拼貼融合創作,來傾訴生命全貌。在題材上,她力求當下,如生活省察、社會觀察、讀書心得,以及旅遊感想,散發出濃厚的情感心思、幽默機智與永恆之道。 一針一線繡天下 〈是年上海的騷動〉一作,是二○一五年底,她在上海辦畫展,見新聞報導,中國大陸即將推行二胎化。身為人母的她深受震撼,於是以金蔥線、棉線與絲線,浪漫地繡繪人們當時的興奮心情以及由天而來的異象。她說:「生育限令突然解禁,是夜彤雲滿天,吉光乍現,聽說古代的愛神伏羲、女媧,以鸞鳳和鳴的形象顯現於黃浦江畔上空,霎時海上騷動,船隻紛紛入港。」(註❶) 文人畫講究筆墨精神,同樣地,刺繡也講究針法的神魂之美。粘碧華在個人創作與針法的研究與傳授之間,展現了十足的母愛精神,為古法薪傳與當代創新之間,注入了強烈的生命色彩與時代精神。 「不論女性或男性若想從事創作設計的話,刺繡是最簡易入門的藝術。憑著一根針、幾條線與一小塊布就能繡出一個小天地。一針一線所費的時間與功夫,都停留保存在這個小小的天地間,絕不會白白流失掉。」粘碧華這麼說。 是的!一針一線繡天下。在粘碧華的研究與改良下,一個初學者可以在兩個小時內學好一種針法,繡好一件作品,這是一種很符合當代生活的美感教育。現代人的生活無暇去批絲、理線並慢慢繡,針法如果太難,不易入手,刺繡這門傳統藝術就無法流傳下去。 她說:「我一人的刺繡創作,是我個人的責任與堅持。但刺繡應該回歸生活,回歸大眾,而非由一位藝術家默默地以高難度針法創作並展出。刺繡工藝屬於應用美術範疇,應由多人共同完成才具意義。」 從今年三月起,粘碧華於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華山紅館、世界宗教博物館、靜宜大學、輔仁大學、蘭庭藝響空間、林茂榮攝影工作室等舉辦「刺客行動藝術」,傳授如何以簡單的基礎針法引起大家對於刺繡的興趣。如此的播種計畫,不僅止於傳授針法,還包括針法背後所具有的歷史文化意義。 「不同的文化會影響針法的演變與流行。」她表示中國傳統刺繡追求的是詩意與畫境,因此古時絲線繡得很薄,好像上了一層薄薄的顏色,有如渲染的水墨畫般。她補充,從唐朝上溯至商周,「鎖繡」因轉折、換色便利,在中國刺繡史上稱霸約一千年。(註❷) 清末由於受西方油畫影響,而開始有了「亂針繡」的發明。歐洲中世紀的刺繡,與中國的唐朝相似,喜用各種金線來繡,蹙金繡的排列變化繁多,秀麗異常,在唐朝「鎖針系列」也普遍流行。但現代人所欣賞的是結構性針法,幾何文案已變成我們生活的重心,而表現盤曲折繞之線條的針法,漸漸地也不適合現代家飾與建築 她感嘆地說:「由於教育西化再加上全球化的關係,我們現代人對中國的傳統圖案認識得不多,如商周青銅器上的龍紋、夔鳳紋與竊曲紋等,猶如蛇般地東盤西繞的神祕線條。而戰國中晚期馬山墓中,以鎖繡完成的龍鳳虎紋,以及如卷雲般的長壽紋、還有如枝蔓與花卉草葉般的茱荑紋等,對現代人的審美經驗而言,已非常陌生了……」 回望傳統,靈視未來 藉由各國的出版品,粘碧華深入研究各地刺繡傳統針法,並親身示範教學與大家分享其研究心得。課程中,她所教授的針法不會只有一種,「不同歷史文化著重不同的針法。但我要給各個針法一個平等的地位。我將以每一種針法為主角,引導大家刺繡與創作。」 她提供每一學員一個小小的圓形布,讓學員在布上自由地排列組合線條與色彩。她表示不同的班,她所傳授的是不同的針法。即使針法相同,但只要稍稍設計,排序不同,繡出來的作品就會千變萬幻。 她說:「我提供給每一學員的布與線的色彩皆不同,都是我預先配好的。我提醒他們,雖然這未必是他們所喜愛的豔麗色彩。但在刺繡時,請慢慢用心感受,就會發現我所配的色是耐看、雋永與高雅,不會那麼強烈。即使是對比色,也都是屬於中間色系。」 之後,她再將大家的作品,一一貼在紅、橙、黃、綠、藍、靛、紫的柳葉形布上。猶如一隻隻閃亮的眼睛,「回望傳統,靈視未來」。粘碧華將所有學員的作品,縫繡成連接天地之間的「虹」,猶如古代之「玉璜」,具祭天禮地之崇高精神。她說:「雖然這是一個小天地,但卻是一個大宇宙!」 她將這件「半璧玉璜」定名為〈繡片視窗〉,因為它是跨越傳統與未來的彩虹。七彩之中的紅布地又分兩色紅、橙布地又分兩色橙、黃布地又分兩色黃等,讓這一道彩虹在層次變幻中,統一不亂又繽紛多彩,這都需巧思設計。 除了讀書、旅行、繡畫創作、首飾設計以及教學,粘碧華一得空,就以不同針法繡小首飾、立體造型的小動物,或將金碧山水繡於掌心大小的布書等等。有時也運用其他現代金屬材質進行織繡創作,例如以髮夾及麻線進行土耳其地毯的經緯紗針法(smyrna knot)。她說:「對我而言,除了練習針法,我也是一邊做一邊玩,在遊於藝中忘憂解愁,享受刺繡之美與樂趣。」 註釋: ❶粘碧華撰,《華山紅館:珠寶與刺繡─粘碧華複合媒材藝術展展品解說》。 ❷粘碧華著,《刺繡首飾》,海風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五月出版,頁十八。 參考書目:粘碧華著,《刺繡針法百種:簡史與示範》,雄獅美術,二○○三年一月出版。 前一篇文章 【大江南北】家國情、林路厝(上) 下一篇文章 【隨花集.紅樓夢】曹雪芹深厚的功底──再談放風箏(下)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6【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7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千跪萬拜歸爐香【佛門攬勝】 峨眉山萬年寺無梁磚殿【文化印象】天津安里甘教堂【藏在剪紙中的故事】農家 ──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一心一意【遊藝筆記】落霞與孤鶩齊飛 作者其他文章觀「室閒茶味清── 盧廷清茶掛書藝展」疫情下,李賢文24節氣的創作【藝之至】 石守謙藝術的純粹與超越【藝之至】 石守謙藝術形式最關鍵【藝之至】 李欽賢百年舊驛在地色彩【藝之至】 李欽賢從美術史認識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