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室閒茶味清── 盧廷清茶掛書藝展」

文/黃長春 |2025.04.03
1245觀看次
字級
三月於台北紀州庵展出的「室閒茶味清──盧廷清茶掛書藝展」一景。圖/盧廷清
「無盡藏」。圖/盧廷清
「本來無一物」。圖/盧廷清
「翦樹看山色、栽蕉聽雨聲」。圖/盧廷清

文/黃長春

「室閒茶味清──盧廷清茶掛書藝展」,三月於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展出。展覽期間,我參加盧老師的親自導覽。一走進展場,印象中,本來一覽無遺的偌大展間,突然有了不同色彩的和室拉門做隔間變化,是盧老師之子將其設計成四個展間:「心」、「曠」、「神」、「怡」,讓人們在參觀的動線中,像似人生不同的層次中,對於真理的尋幽探訪。

「室閒」,指的是展場布置成日本茶室的清靜空間。但,觀眾在精神品嘗盧老師茶掛作品的同時,也走進了他的心靈空間。透過作品的筆墨線條與詩詞內容,人們得與這位書家對話,了解其思想與心境。所以,這個室,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性的空間。在下聯「室閒茶味清」,盧老師對的上聯是「心靜塵囂遠」,書寫時,他將漢隸注入篆書的高古之意,讓觀者易讀明白之餘,也能享受字體變化之趣味。

日本的茶道,看似嚴肅,有儀式感。但盧老師強調,這是有道理的,茶道的道,指的是透過學習某一技藝,來通向更為超然與形而上的生命。飲茶若為止渴或享受美味,那只是為滿足口腹之欲,而非茶道。

茶掛,是唐宋以來,禪寺中高僧大德所寫的道理精深或啟示人生的句子。這些被記錄下來,具有禪意的句子,在日本發展成茶掛,形式大多是一行書。在日本茶室中,人們可品茗、插花與點香,然而在特定的一隅中,定有茶掛之陳設,供人觀賞並沉思默想。書法筆墨的形式,是美與個性的呈現,所以書為心畫,書品即人品,品格清高者的墨跡也會被人所尊敬。

盧老師的字,不論是篆隸楷行草,皆有「閒人」之味。所謂的閒,不是空閒無事,而是「本來無一物」、「逍遙」與「忘塵」之回歸本然的心靈原貌。這是他的個性,書如其人,濾淨世俗雜質,綻放本質之清香。「在塵不染」一作,是展場中唯一的小篆,屬鐵線篆與玉箸篆,其線條之纖細、靜定,有引人「慧悟」之墨光。

「何處春江無月明」(唐‧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一作,是盧老師以乳膠所寫的實驗之作,墨底的層次好似夜月照在江上的粼粼波光。其筆墨線條猶如春江水紋,流暢自在地注入人心。春江是人心,明月是真理,意指中國哲學的「月印萬川」與「理一分殊」,說明人人心中都有真理,只要淨空心靈,就能開啟盲目、明心見性,洞見實相了。

「翦樹看山色」、「栽蕉聽雨聲」(舊王孫溥儒寒玉堂書聯文選)。見到這幅對聯時,我個人感到剪樹是「捨」,是自我的心靈修飾,一旦淨空,就能慧見象徵佛陀清淨法身的山色;栽蕉是積極的心靈耕耘,只要雨滴落在蕉葉上,透過宇宙自然的天籟奧祕,就能傾聽到佛陀說法的真理之音。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是元王冕〈白梅〉的詩句之一。盧老師喜歡梅花,他表示王冕是中國寫梅花詩最多的人。《儒林外史》說他是畫荷最多的人,但卻沒有一張他的荷花圖留傳下來。 他詠梅之詩有百首以上,這首是描寫白梅的高潔之姿。

「忽然」二字,盧老師聯想成禪宗的頓悟。就好像在夜裡,沒看到樹,卻先聞清香,翌日早晨,樹上卻開滿梅花,帶來春天。梅花是晚冬早春的花,台灣一月中旬梅花盛開,花期很短;上海是二月;北京是三月。這幅作品是他用彈性佳,筆尖長十五至二十公分的氂牛毫大筆,將白梅花香的無形軌跡,化為有形的,舞動的草書線條,整幅作品,充滿了生命力,既有滿溢的暗香,也有花朵瞬開迸開的音聲。

盧老師解說,古時,進入日本茶室,就像是進入一個神聖的場域。首先,得先低頭屈膝,持著謙恭之心,從特小的入口進去。即使是配戴刀的武士,也得將刀放在外面,忘記他世俗的地位與身分。這是十六世紀,日本茶聖千利休從漁船上的小門所獲致的靈感。

今日的我們也是,進入茶室觀展,就彷彿從俗界進入至另一個神聖的時空。佛家說「百年修得同船渡」,一同進入茶室觀展的觀眾們,好似進船艙,有著殊勝因緣,在「一期一會」的相遇中,一起觀展,一起領略「萬古長空」的浩瀚無垠,以及「一朝風月」的永恆當下。

「無盡藏」三字草書,盧老師寫得既自在又斂雅,好似三朵茶花悠然共舞,也似三朵葉片飄然落下。「無盡藏」,在蘇軾〈赤壁賦〉,是造物主創世之取之無盡與用之不竭的大自然寶藏。而《大乘義章》十四:「德廣難窮,名為無盡。無盡之德包含曰藏。」說明在人心,在萬物中,本具有無窮無盡的佛德力量。

盧老師茶掛上所寫的每一字句,與室外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葉、一砂……交相輝映,內外合一,將「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心靈體悟,全然具體地展現於墨跡上。 ♣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