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繪本】用愛能超越邊界 文/施佩君 |2019.04.28 語音朗讀 282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島國的孩子》 圖/時報出版、字畝文化提供 《旅程:在尋找家的路上》 圖/時報出版、字畝文化提供 《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圖/時報出版、字畝文化提供 文/施佩君 我從哪裡來?何處是我家?是一個簡單又複雜的問題。對於「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的人們而言,故鄉是有明確名字的土地;但對於長期遷移或漂泊的人們而言──不管是出於自願或非自願,究竟要歸屬於出生的故土,歸屬於血緣的族群,或是日久他鄉變故鄉,牽涉的不僅僅是個體的自我認同,還有社會的集體認同。在全世界移民活動頻繁的今日,歐洲的難民危機、美國的反移民政策、台灣的新移民問題,都已經發生且仍然存在,尚且專家警告未來氣候難民會成為日益嚴重的威脅。移民問題是我們必須去思考、與孩子討論的,因為這是我們所要面對的未來。 家是安全的地方 然而,要從何說起?繪本提供了一個途徑。首先,《島國的孩子》是絕佳的引子。這是得獎無數的小說作家朱諾.狄亞茲,首次為孩子創作的童書,搭配插畫家李歐.埃斯皮納索的美妙插圖,構成一本「繽紛奇妙有深度」的繪本。朱諾.狄亞茲出生於多明尼加共和國,幼時移民美國,本身即是移民後裔,他以感同身受的角度,告訴讀者別忘記或怯於提起「自己曾經來自何方」,因為「不記得一個地方不代表它不是你的一部分」。 故事中的女孩蘿拉在還沒有記憶之前就離開島嶼,為了完成老師的指定作業:畫一幅自己的出生地,開始搜集身邊的人的記憶,拼湊出島嶼的美麗與哀愁,得悉島民離開的最大原因是「一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一句話就可以毀掉整個城鎮」的大妖怪,暗指多明尼加共和國強人楚希佑的獨裁暴政。關於政治,狄亞茲點到為止,他更想闡述的是移民後裔對於島嶼之上家族、歷史、文化的歸屬感。不愧是普立茲獎得主,狄亞茲為兒童創作的文字,生動且具五感體驗,加上略帶誇大的趣味,讓島嶼的形象更鮮明、更銳利;而李歐.埃斯皮納索的圖也為這個意圖提供莫大的助力,以豐富的色彩展現島嶼故事透過口耳相傳在下一代心裡建構出的迷人風采。 離鄉背井有時候真的是「不得不」的選擇。法蘭切絲卡.桑娜創作的《旅程:在尋找家的路上》講述戰爭難民的故事,這裡對於「家」的定義,無關血緣文化,只是一個「安全的地方」。繪本的寓意嚴肅而沉重,繪本的呈現卻是輕淡而溫柔;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內頁中母親緊擁兩個害怕的孩子在森林裡過夜,躲避邊界守衛的搜索。文字以孩子的口吻說:「幸好,媽媽跟我們在一起。她從來不會害怕。所以我們安心的閉上眼睛,沉沉睡去。」圖畫裡的母親在孩子睡著之後卻滿臉憂懼、淚垂不止──將難民們被迫離開家園、以堅韌無比的內在踏上旅程的心理變化全收歛在畫面裡。我希望那些不理解移民/難民,指責他們是「歹徒、壞蛋跟入侵者」的人都能讀讀這本書。 給予更多的包容 如今,全球流離失所的人數正處於歷史新高,據聯合國的統計,「到二○一六年底,全球因衝突或迫害造成六千五百六十萬人流離失所。其中難民人數將近二千二百五十萬,超過半數不滿十八歲,另有一千萬無國籍人士。他們沒有公民身分,也不享有教育、醫療服務、就業和行動自由等基本權利」。 無國籍的問題也發生在台灣,由幸佳慧改寫、陳昱伶繪圖的繪本《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揭露發生在我們的周遭,那些「不能被看見」的孩子處境。繪本取材自《報導者》的深度報導,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激動人心的,作者以誠摰的書寫為無國籍孩子發聲,希望台灣社會能給予他們立足之地,是切入移民歸屬思考很好的題材。 透過繪本建構美好而平等的世界,也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望,但至少讓我們學習到,對於故鄉的認同、族群的認同、國家的認同,不須以獨我排他來運作,對於遷移者、漂泊者給予更多的包容與尊重,畢竟從人類的大歷史來看,每一個人都是移民的後裔。願愛能超越一切人為的界線。 前一篇文章 【親子共讀】從觀察自己到激起自發心理《喬治和他的影子》 下一篇文章 【閱讀作家】東山彰良 得獎故事都發生在台灣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書頁微光《血汗AI》】人工智慧背後 被忽視的隱性勞工【圖文書《失物博物館》】失去了不會再回來? 作者其他文章【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閱來悅愛《這裡,那裡》】沒有最完美的生活選擇【閱來悅愛】《我的腦袋去哪了?》 隨時隨地探索想像世界【閱來悅愛】《盆栽先生》 從植物思索人生功課【閱來悅愛】《紅燈先生和綠燈先生,不想工作了!》幽默探討工作意義【閱來悅愛】以待客之道款待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