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復提供
文/陳復
結束有如洗三溫暖的正德四年(1509),當年的年底,陽明竟收到吏部從北京發來的文書,指派他擔任江西省吉安府廬陵縣的知縣,這七品官秩雖然不大,卻表示陽明已經結束寒冷的流放生涯,再度回到溫暖的中土供職。
這對陽明而言,想來心情極度複雜,劉瑾不還是牢牢控制整個朝政,繼續擔任讓明武宗放浪形骸的司禮監太監?雖說陽明本來是個「不忘官相」始終心懷廟堂的人,但劉瑾怎麼會說放人就放人,難道只因想收買四散的人心,就將陽明這名弼馬溫真正名副其實的縱猴歸山?
包括黃宗羲《明儒學案》在內,很多文獻都表示陽明會結束流放主因在劉瑾伏誅,未曾考察劉瑾被殺在正德五年(1510)的八月,更忽略陽明早在該年三月已經在廬陵做官,因此陽明流浪的起點與終點都來自劉瑾的決策,這劉瑾簡直有點像是魔鬼辯護士(devil's advocate),人生這趟作惡多端的旅程,最終只是專門來幫忙陽明看見自己心裡的天使。
陽明消磨三年的光陰流浪於荒野,這三年,如果按照正常狀況發展,早就從六品繼續往前升職,何至於來到貴州受這番折騰?這裡面都有政治權位很幽微的變化,現在再被召喚回中土,陽明沒有底,眼前禍福充滿未知。但,我們唯一確知的事情,就是經過這番艱苦的折騰,此陽明已不是彼陽明,他身上帶著「心學」這傢伙重出江湖了!
陽明出生在龍年,「亢龍有悔」,往日驕縱的幼龍已經蛻變成謙虛的成龍,他準備要飛龍在天,飛出這片窮山惡水,回到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天空裡龍舞風雲。在離開龍場驛前,他帶著文明書院幾位學生,再回到陽明小洞天,寫出〈夏日遊陽明小洞天喜諸生偕集偶用唐韻〉這首充滿閒情野趣的詩:「古洞閒來日日遊,山中宰相勝封侯。絕糧每自嗟尼父,慍見還時有仲由。雲裡高崖微入暑,石間寒溜已含秋。他年故國懷諸友,魂夢還須到水頭。」
可見,去年陽明想離開,主要是因為這裡毫無出路,但當他獲得講學的機會,他開始覺得「山中宰相勝封侯」,孔子絕糧於陳蔡,不論如何沮喪,都還有子路跟著相伴,現在有這群學生長相左右,即使是置身地獄都覺得有趣。
陽明在這段期間寫〈龍岡漫興〉一詩,其中一首云:「投荒萬里入炎州,卻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雖吏隱未忘憂。」這可看出他已然釋懷自己的夷居歲月。還有一首云:「臥龍一去忘消息,千古龍岡漫有名。草屋何人方管樂,桑間無耳聽咸英。」後面「咸英」是帝堯時期的「咸池」與帝嚳時期的「六英」這兩首音樂並稱。陽明期許自己當個臥龍諸葛亮,來日平治亂世,讓自己當年居住的龍岡獲得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