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王安石、祝枝山與南安之緣(上)

文/洪少霖 |2019.03.11
2312觀看次
字級
石亭寺後曾任泉州郡守的高惠連題刻。圖/洪少霖
呂惠卿父親呂璹之墓。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福建南安霞美鎮邱鐘港陳自然村,古稱二十二都田豐里,有呂惠卿之父呂璹墓。

呂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年),北宋宰相,著名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變法中二號人物。王安石在變法期間,大小之事皆與呂惠卿相商,與變法相關奏章皆由呂惠卿書寫。其先娶北宋兵部尚書曾任泉州郡守高惠連之女,後娶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刑部郎中曾公亮之女。王安石經曾公亮推荐而執政,曾公亮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刑部郎中曾會次子,泉州人。

呂璹(一○○七~一○七○年),南安樸里人,字季玉,北宋景佑元年(一○三四)進士,官至光祿寺卿朝散大夫。其在世時,勤政愛民,賢聲遠播,漳浦士民為稱頌其德,特建生祠祀之,宋熙寧三年八月過世。

呂璹生有十子,分別為:惠卿、德卿、溫卿、和卿、虞卿、康卿、諒卿、升卿、道卿、季卿,十人中有八人榮登進士。其族子修卿、仁卿、明卿、崇卿、裕卿、喬卿、夏卿、興卿、俊卿等,亦皆聞名於世。宋代時,南安呂氏先後中進士者三十七人,其中榜眼二人,探花一人,解元一人,特奏名八人。

現今,霞美鎮黑峰山下港陳,有復建後的呂璹墓及墓前多處石人石羊殘缺建築。現墓地約一百五十平方公尺,呈圓形。舊時,原墓地為塊石堆砌,墓前有石人一對、石羊一對。一九六六年破四舊期間,該墓遭受破壞,墓穴被炸毀,石人石羊大都斷成數塊。呂璹墓於一九九○年得以修繕,現今原墓地墓埕處為當地百姓種植地瓜等農作物之田地。

呂氏,宋時為泉州一大望族,呂璹墓現為南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與呂璹墓同屬一鎮的杏埔村呂氏,傳說為呂璹墓守墓人後代。目前,其當地族人約一千多人,所在地距離呂璹墓約三公里。

開閩呂氏一世祖為呂占,由河南遷往閩南,居泉州相公巷,舊時那兒有呂氏大宗祠。

據呂氏族譜顯示:呂惠卿為開閩呂氏第八世族裔,居住於杏埔村的呂氏族人分為兩支:一支先祖為呂庭玨,開閩呂氏第十世,呂惠卿孫輩,杏埔呂氏開基祖。他在宋代時期,由水頭樸里村遷至禮順里王塘埔,即今日杏埔村,其後裔現為杏埔「坑口」;另一支為開閩呂氏第十一世呂克襲,字慎夫,為宋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科榜進士,二十六歲時官至文林郎知縣。他與其第三子,由泉州市區西街睦宗院舊館驛遷居王塘埔,其後人現居杏埔村過塘與草寮。現今,杏埔草寮呂氏宗祠內牆壁上有「呂公庭玨耕田」與「呂公慎夫中進士還鄉祭祖」兩壁畫。

一、王安石題寫墓誌銘

呂惠卿墓葬,史料記載,位於烏石山(鯉城區江南街道或豐州鎮)之東北,唐安鄉禮順里(現霞美、美林一帶),現不明。據推測,很有可能位於杏埔村或其周邊村落。

南安石井大奎村,現有「呂惠卿祠堂」遺址,水頭樸里村現有呂惠卿故居,杏埔草寮現有呂氏宗祠,原祠堂前有旗桿石。

王安石為呂璹及呂惠卿的岳父高惠連兩人各題撰墓誌銘,高惠連於熙寧元年去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