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擬「脫台者」與實質「脫台者」

 |2018.06.02
2480觀看次
字級

日前英國BBC中文網報導,如果按照脫離朝鮮到韓國生活的朝鮮人被稱為「脫北者」,那麼脫離台灣到大陸工作、生活、經商、求學的台灣人可以姑且稱之為「脫台者」。

面對「脫台者」一詞,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表示,台灣民眾若在大陸設籍、領用大陸護照,依法將喪失台灣人民身分。根據內政部統計,這十年來,一共有五百多位名台灣人因為在大陸設籍而喪失台灣人民身分。

大陸有關人士在統戰最高指導原則下,表示台商、台師、台生至大陸發展而受到台灣政府為難,將考慮發放大陸身分證。

近年來大陸以各種政策和措施拉攏台生、台師和年輕人至大陸發展,不僅用獎金來鼓勵吸引這些人,其更進一步以優惠租屋、購屋和集舍造村的方式,讓台灣人可以有「家」可歸的感覺。此種統戰手法直中台灣年輕人在台不易發展生存的痛處。

目前遊走兩岸的台商、台師、台生和台青是短暫的離台者,其心中所繫還是台灣自己的故鄉,落葉歸根、少有人願意主動當個「脫台者」,台灣是生他、養他、育他的地方,可是在台灣生存發展愈加嚴峻之下,該何去何從,是台灣人被迫要提早去思考因應之事。

早期台商以經濟發展為考量,一一出走,走快走慢就有極大不同;如今不只是做生意人的生計問題而已,個人生活困境也一一浮現,中老年教師發覺難以在台終老,在對岸頻頻招手下,能不心動嗎?年輕人看到自己在台難以就業或創業,無法用微薄的工作薪資來養活自己,當對岸提供優惠的創業條件和空間時,此時不走要等待何時?

至於青年學生,看到台灣高教環境「向下沉淪」,無法再提供學生更好的競爭力和就業力;在研究生、大學生相繼遠赴他鄉求學以謀取未來希望之後;高中畢業生也提前布局,及早至大陸高校就讀,害怕未來卡不到好的位子。

此種出走潮,範圍和年齡層逐漸擴大,從台商、教師、學生和青年創業、白領階級,幾乎只要想去,大陸就來者不拒。面對此種出走潮,政府總認為月是故鄉圓,他們遲早會回來,因此不太正視此出走潮是否會從量變轉為質變,而成為「脫台者」。反而對有意出走至大陸者用各種政策和法令予以威脅恐嚇,似乎只要走得出去就不要想回來的味道,逼這些民眾選邊站。

其實台灣民眾西進大陸,並非認同大陸政治意識形態和統治方式,但就個人或家庭言,生活遠比政治重要,無法用手投票改變台灣政治現況和經濟環境,自然就直接用腳投票,轉進一個可以維持生計和未來發展之處。

台灣近十年來雖有五百多位脫台者領取大陸身分證,即使在台灣生活未具前景下,要台灣民眾放棄政治身分做一個實質的「脫台者」可能不會太多;但是要做一個經濟或生活的「脫台者」卻有可能愈來愈多。

如何面對此種虛擬「脫台者」是政府要加以正視並及早因應,要不然,當由虛擬轉為實質「脫台者」時,恐為時已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