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連續失利,讓國人感到挫折,蔡總統呼籲要更團結,這樣的提醒當然是對的、也是大家應該要努力的方向。
日前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駐外機構組織通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根據新通過的條文,今後我國駐外使館的公使、副代表,都可以由原先的合格外交人員改為政治任命,也就是不必經過外交特考、循正常的外交人員任用系統,即可由執政者任命;如果是沒有設置駐外機構的國家或城市,名譽領事也可以遴選方式派駐。
儘管在野黨反對,最後強行表決通過。
蔡總統上任後,短短兩年裡,四個邦交國與我斷交,是我外交極大的失敗,第一線的外交工作人員的內疚自責、士氣低落,可想而知,外交部長吳釗夑第一時間就提醒國人外交人員的辛勞,請國人多予體諒與勉勵。
蔡總統也對口頭請辭負責的吳釗夑表達了慰留之意,就是不希望打擊外交工作者。目前的十八個邦交國,持續傳出不穩,外交工作的挑戰可能更為艱鉅。
執政黨竟強行通過這個條文,將需要高度專業的高階外交人員改為可由行政派任,不知是否考慮過,這對外交人員的晉升以及外交工作的推動,會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
民進黨立院黨團去年才在立法院院會主導通過《駐外外交領事人員任用條例》修正案,把未經外交特考及格的文官可以擔任駐外人員的上限,由原先的百分之十放寬為百分之十五。未來不必經過外交特考就可以進入公務體系、從事外交工作的人數,將可增加百分之五十,這等於是為前述政治任命的人事任用適法性,預先鋪路。可見執政黨對晉用非專業外交人員、以便於進行人事安排,早有計畫,並一路進行相關修法,絕非一時興起。
這麼做將會產生相當不利的後果。一方面會影響外交體系正常的升遷制度,減少合格的職業外交官晉升的機會,造成人事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大量繞過循序漸進養成管道的人員進入外交場域工作,可能會有不熟悉外交工作要求、不理解國際情勢的狀況出現,這對目前已經非常困難的外交工作,恐怕會形成進一步的衝擊。
外交工作千縷萬端、兼具細密與宏觀的要求,經由政治任命而來的人,或許政治立場與執政者相同,但是卻不一定具備足夠的外交專業。蔡總統以政治任命方式,讓缺乏紮實外交訓練與經驗的人士擔任駐外代表,已明顯可以看到種種後遺症。
駐德代表謝志偉去年在德國主持國慶酒會時,酒會懸掛的紅布條上德文只寫「慶祝一個民主政體的一○六年生日」,中華民國消失了,而謝志偉派駐德國的名片上,德文只印了「台灣代表」,刻意省略中華民國。
駐日代表謝長廷屢屢力主開放核食,在我國漁船遭到日本官方砲擊時,謝長廷非但沒有向日方據理力爭,反而責備漁民。種種荒謬、失職的行為,早已引發漁民的不滿和國人的詬病。
外交場上之所以會出現謝志偉和謝長廷這種「只有個人政治立場,不顧全國家大局和人民福祉」的外交官,不就是民進黨政府輕視外交專業的結果嗎?如今透過修法,政治派任的範圍又更進一步擴大了。在我國對外關係節節敗退的此時此刻,這麼做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