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官員發言要謹慎得體

 |2018.05.07
1530觀看次
字級

教育部決定撤銷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的當選資格,造成外界不同爭議,更引發台大等大學聯合發起爭取大學自治的行動。此案後續會如何發展,似還有相當的變數,不過,在整起事件的過程中,官員的發言和態度,卻有值得商榷之處。

日前有媒體記者詢問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對拔管案的看法,顧立雄數度回應此案非歸其主管;顧主委一方面拒絕回應,一方面又以輕佻的態度再三要記者繼續提問管案,直到其他媒體記者不耐;而後顧立雄還語帶挑釁地要其他記者去找該記者,追究他幹嘛如此找碴。

該記者與顧立雄之間的對話影片傳上網路後,引起另一家媒體記者繼續追問。這次記者有備而來,以金管會主管的《證交法》,直接詢問顧立雄有關企業獨立董事的相關疑義。

不知道顧立雄是不熟悉該法相關條文,還是不願對此一問題表態,他並未回應記者的提問。事實上,投入調查管案的單位涵蓋行政、立法、司法與監察院,而且還成立了跨部會諮詢小組,可見管案所牽涉的部會很廣,不限於教育部。

況且教育部拔管的理由是: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未揭露擔任台哥大獨董等相關利益。台哥大是上市公司,金管會的業務當然與此有關。

立法院財委會以「公司治理角度說明管中閔教授擔任台灣大哥大獨立董事適法性及出席薪資報酬委員會有無利益迴避疑義問題」為題,邀請顧立雄進行專案報告。他無可迴避,只得說明金管會決定全面調查台大一百四十多名教授擔任企業獨董現況,讓管案波及範圍更形擴大,也可見顧立雄之前對記者採訪時,撇清的態度是站不住腳的。

身為政府官員,不應規避媒體在合理監督下所提出的問題,顧立雄的傲慢態度,有失政務官的風度與風格,對官場文化及媒體監督權的影響與傷害,尤其令人擔憂。

相對於顧立雄對管案的退縮、逃避,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則是以刻意構陷的方式未審先判。對管中閔到大陸講學是否涉及違法兼職一事,徐國勇公開表示,罪證確鑿,「再查下去會很麻煩」。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先前曾說,教育部並沒有確切查到管中閔的違法證據;而就算政府決定再進一步調查,此案已移送檢調,目前檢方對此案還在查證中。身為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應該認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均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宜在司法單位還沒做出任何具體結論之前,就指控管中閔已罪證確鑿;否則難免留給外界行政干預司法的印象。

顧立雄欺負記者、徐國勇威脅管中閔,這樣的「官威」,民眾恐難以認同,因為這都不是行政團隊該有的作風。猶記蔡英文在總統當選之夜,曾表示下達指令要謙卑、謙卑、再謙卑。看看各部會的表現與總統的要求,似乎距離愈來愈遠,難怪蔡政府的民調始終拉抬不起來,因為人民都在看政府的施政作為,也在觀察官員如何回應民意。

管案的是非曲直言人人殊,但無可諱言的,從卡管到拔管,社會因此所形成的對立情勢,已愈為嚴峻,風暴看來欲小不易。

政府官員發言必須謹慎,秉持實事求是、態度理性中立的原則,因為稍一不慎就會觸及社會情緒的敏感神經,事情變得更趨複雜,對釐清案情、恢復社會秩序,不但沒有正面的效用,反而引起社會分裂對立,對國家社會沒有貢獻,只有傷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