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為迎接就職兩周年,日前啟動了視察「5+2創新產業」的系列行程。他表示,相關計畫目前已經可以看到初步的成果,台灣經濟脫胎換骨,正在「轉大人」。
轉大人是一句俗語,意思是指一個人從小孩要進入成人的青春期,實質上,身心還沒有完全成熟為大人,已經脫離了孩童階段,要迎向快速成長期。
蔡總統沒有定義「經濟轉大人」的衡量標準是什麼,因此外界也比較難了解所謂的經濟脫胎換骨所指為何。
而就其所提,台灣的飛機維修可以打國際盃。總統所參訪的公司一直以來都有接國外的飛機維修業務,平心而論,這跟蔡政府所提出的「5+2創新產業」關係並不大。飛機維修是相當基礎的產業,創意與創新有限,是否合適列為所謂的「5+2」創新,有待商榷。
國人當然樂見台灣企業可以向國際發展,但是執政者仍應事實求是,不宜誇大其詞、給國人錯誤的期待。
蔡政府所推動的「5+2產業創新產業」包括了:一,物聯網;二,生物醫學;三,綠能科技;四,智慧機械;五,國防產業;六,新農業;七,循環經濟。
這七大產業包含的面向非常廣、規模非常大,其中任何一個產業都需要從長計議、投入大量的資源,並不是短期內輕易可以做出成績的,要在同時間全面啟動七大產業,這樣的規畫,讓人擔心是不是有些不切實際。
台灣的資源極為有限,實在沒有那麼大的能耐可以同時發展這麼多類型的產業;更何況台灣工業的「五缺」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這對產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以目前的狀況來說,缺水問題已如影隨行,如果接下來梅雨季節的雨量不足,各工業園區將難逃限水的命運;電的問題更為緊迫,去年八一五大停電的惡夢,很多人都還沒有忘記,今年夏天的供電能否順利,其實還有很多變數。
「5+2」產業都還沒有真正展開,各項產業條件就已如此困窘,在這樣的條件下,台灣真的有能力可以大張旗鼓、七大產業火力全開發展嗎?政府的計畫應該針對台灣的現實條件,做必要的調整。
其實物聯網、國機國造、智慧製造等,所謂的「5+2」產業項目,全部都是高耗能的產業,以目前台灣的資源與能源的供應情況,是無法應付的。與其好大喜功、亂開支票,相信國人寧願政府穩紮穩打、謀定而後動,不要為了求多而陷入「貪多嚼不爛」、最後一事無成的結局。
政府除力拚七大產業外,已在進行中的前瞻建設計畫,要投入超過八千八百億元;新南向「政府開發協助計畫」(ODA)要投入一千億元;蔡總統訪問了非洲友邦之後,又指示政府各單位要推出「非洲計畫」,這同樣也要投入大筆資金及各式各樣的資源,試問台灣有多少錢、資源和人力、物力,可以同時展開這麼多計畫?
政府的野心和企圖心可能已經超過台灣的實力太多了!奉勸蔡總統及所領導的政府審慎規畫經濟發展的優先順序,及資源配置,適當取捨、量力而為,才是負責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