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老屋重建 展現新風貌 文/丹青 |2018.03.15 語音朗讀 15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老屋重建新風貌:綠舍食光。圖/丹青 牛眼窗。圖/丹青 老屋防空洞變廚房。圖/丹青 文/丹青 台北市文化局近年來辦理「老房子新文化運動」,頗有成效,已媒合了十幾處老房子給企業重建,並配合文創展示或演講活動等,讓政府免負擔老屋重建和維護之經費,而市民也可以多一些緬懷舊房子的風華和休憩之地。 但重建的老房子,以日據時期之宿舍為多,日式宿舍翻新改造,固然達到維護、保存之目的,但愈來愈多造型相同的日式房舍,未免也就不新奇了。 而在新生北路和林森北路巷弄之間,倒有一棟光復初期建造的洋樓,也列入文化局「老房子新文化運動」,是有別於千篇一律的日式房舍之外,比較特殊的老屋重建之一。雖然五、六年前就已落成了,但經營者去年改變營業方針,還是給予它一些特別的新活力。 不可諱言的,參與「老房子新文化運動」的業者為求回收重建和維護經費,老屋重建後,多以經營餐飲為主,文創展覽或場地出租及文化活動等為副。但如價格親民,能多為市民所利用和休憩,也未嘗不可。 這棟位於巷弄間的老屋,是民國三十八年,大陸來台的企業家丁武始在現址所建造的,他融合日式和西洋房子的優點,蓋了這棟洋樓。民國四十年,他轉賣給播遷來台的中央銀行當作官舍。央行經整修、增建庭院後,這棟房子住過兩位大官,分別是前中央銀行總裁徐柏園及國策顧問張導民先生。 民國九十年,張導民先生病逝後,房子交回央行;因其建築特殊及住過名人,民國九十五年,由台北市文化局認定為「台北市歷史建築」之文資身分,並由某企業得標,負責重建,並獲得營運權利。該企業依據原來建物結構,整修為一綠、白外觀,又具有庭院之洋樓,但室內空間則和洋夾雜,如窗戶有上下及左右拉窗兩種,並有所謂牛眼窗之裝置,呈現了設計之美。屋內隔間以鋼板及米字形木柱撐住屋頂,加強了防震效果;戶外牆面有雨淋板,屋頂則有黑瓦。 該屋重建之後,曾經營義大利餐廳及裝飾藝術之文創展覽,去年則重新布置後,改推出價格較親民之中式盒餐。但中餐多需用火烹飪,「歷史建築」則通常不准使用瓦斯,業者巧妙使用老屋旁邊過去保留之防空洞做為廚房(防空洞不列入文資,故可用火),並開一洞口傳送餐食。防空洞在都會中現已快消失了,故到此參觀老屋新洋樓,不要忘了也去看看舊日的防空洞才好。 難得的是,此洋樓對面,亦有一棟兩層洋樓,典雅有致,據說曾是以前抗日盟友飛虎隊陳納德將軍和陳香梅夫婦戰後來台居住時的故居,後毀損,經建商重建後,配合新樓,稍移動幾公尺的距離,現屬私人宅居,作為餐飲招待所使用,雖未開放,但亦可見到民國四、五○年代的建築風貌,可順便在外圍觀賞一番。 前一篇文章 【文詞探源】腦子進水 下一篇文章 【時光走廊】 歲月台灣系列(8) 街頭的人生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3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4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05無電照明 阿凡達夜光植物成真2025.09.0506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2025.09.0507電動車到底安全嗎?2025.09.0508《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 叢林常識廣宣國際2025.09.0509葡萄牙纜車脫軌 至少15死2025.09.0510畫廊外牆 壁畫吸睛2025.09.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東瀛遍路】新倉富士淺間神社【寰宇采風】西庸城堡的深沉嘆息【書藝心語】吃明虧不吃暗虧【島嶼拼圖】砲火紋身 北山古洋樓【人間哲思】善念循環 娑婆世界【山海共月‧燈影煙火──泉州非遺流光印跡展】泉州非遺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無圍牆博物館與帽子歌后──鳳飛飛故事館【走讀城鄉】孫運璿紀念館 由安身之所到立命之處【走讀城鄉】望春風、傳族聲、傳萬世──李臨秋故居【走讀城鄉】除舊、復古、觀光──七堵彩繪街弄【走讀城鄉】《淡新檔案》發源地──戴炎輝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