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獨立書店是隱身百年老房子內的文青書店,這棟建築本身是一座極具特色的三層樓透天厝,一九二○年前完成,已有半世紀歷史,也是此處街區最早蓋好的一棟建物,謝一麟表示,以前是木材行的倉庫,承租後他們大致保存了老屋及屋旁院子原有的樣貌。圖/三餘書店提供
文/記者郭士榛
「三餘」獨立書店是隱身百年老房子內的文青書店,這棟建築本身是一座極具特色的三層樓透天厝,一九二○年前完成,已有半世紀歷史,也是此處街區最早蓋好的一棟建物,謝一麟表示,以前是木材行的倉庫,承租後他們大致保存了老屋及屋旁院子原有的樣貌。
四年前,「三餘」在籌備時期,四處找適合開書店的房舍,最後夥伴們決定要租朋友家的這棟老房。房子的一樓當初是租給修咖啡機具的工廠,二樓空著,三樓是朋友媽媽居住,後來因這位媽媽車禍受傷,孩子決定帶她回台北復健,所以「三餘」原先是只租二、三樓,偏偏一樓工廠租約也到期,股東們認為開店當然還是一樓最像樣,於是決定一至三樓都租下開「三餘書店」。
做文史工作的謝一麟說起文史沿革頭頭是道,現「三餘書店」周邊地區是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來台後,由軍公教進駐,生活較有文化氣質,他們上班後回家是要享受生活,因而房子會留洋台、花園,不像鹽埕區是商業區,寸土寸金屋子蓋得滿滿的。此區核心是高雄文化中心,但書店老房子蓋的時間比文化中心早了許多年。謝一麟表示,不只是「書」值得閱讀,來到書店空間多尋問、多了解,會了解過去文化中心周邊的樣貌。
據說屋前的中正路在開闢之前,是一大片屋主所經營的芭樂園,後來政府徵收後,以剩下的畸零地蓋了這棟房子。謝一麟指出,芭樂園沒有了,但他們還保留一台當年阿公秤「芭樂」的磅秤,另外,像是二樓有一架屋主姐姐用的鋼琴,書店內還把一些早年的櫃子都保留下來,仍可使用,其中早年人裝菜的菜櫥,現用來放食譜書。「這區不只是一個家人的故事,也是高雄地區的縮影。」
「三餘書店」開幕第一檔的展覽,就是屋主家人保留的老東西,甚至房子早年施工藍圖都完整保存,附近建設公司人來參觀都說施工藍圖是他們事務所繪製的建築圖。
由於屋主原是附近五福國中畢業,他的畢業紀念冊也保存很好,很多人來看展覽回憶兒時,在畢冊上找到自己,也找到同學。整個展覽鋪陳出一屋舊時光氛圍,屬於七十年代少年高雄的青春、夢想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