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巷的故事】強強滾的彰化素食

文/楊錦郁 |2017.07.10
5813觀看次
字級
在成衣店緊鄰之間,「彰化素食」是小西巷裡唯一的小吃店,它的前門在長安街上,後門在巷子裡,我們慣常都由後門出入店裡。圖/楊錦郁

文/楊錦郁

在成衣店緊鄰之間,「彰化素食」是小西巷裡唯一的小吃店,它的前門在長安街上,後門在巷子裡,我們慣常都由後門出入店裡。

素食店的老闆姓邱喚阿榮,從他曾祖父或者更早之前,就世居小西巷。阿榮家裡有四個兄弟,老大阿坤,單身未娶、老二阿章,在對面經營一攤阿章肉圓,老三阿照在分家後搬到新竹,老四阿榮則在父親遺留下來的舊家原址開起了素食店。

和小西巷的其他居民一樣,邱家原本住的也是矮房子,台灣光復後,各家的生活普遍困難,邱家兄弟夏天靠著賣愛玉等冰品,冬天賣糖蔥和花生糖潤餅維生。後來,阿章改賣起了肉圓,還沒當兵的阿榮也幫著哥哥一起賣。

我從小就聽大人說,賣冰水和做油水的最好賺,本輕利多,但只要家裡的年輕人想從事這兩種相關行業,都會遭到反對,因為滿辛苦的。

阿榮跟著阿章學到一手做肉圓的工夫,退伍之後,為了和哥哥區別,便在自家開起素食店。彼時,彰化市的素食攤多半在永樂街和太平街上,賣的東西和一般的麵攤差不多,只是食材是素的,如肉燥變素燥,丸子滷蛋變豆皮、豆包和豆腐等。阿榮名為「彰化素食」的小店也賣這些東西,飯麵米粉粿條冬粉之外,他更多了菜圓素粽米糕,種類多樣。

雖然小吃店的位置在鬧區,但一開始,生意也不是太好,那時大家手頭都不寬裕,光靠小西地區的顧客,自然是慘澹經營,不過,隨著小西巷成衣行業的榮景,外地人進出增多,物美價廉的素食店也跟著生意好起來了,我從小吃這家店吃到大,每次上門,大多是座無虛席,攤頭上幾個人快手快腳的忙碌著,似乎仍應付不了來客。

「彰化素食」的生意之所以一直強強滾,是有原因的,即便家人已經吃了三代,老中青談起來,都異口同聲說「好吃、便宜又大碗」。「好吃」當然最重要,譬如它的湯頭就很有特色,它純粹以黃豆芽熬煮,而且用心熬,不加味素,煮出來的湯底有濃馥的黃豆芽香氣和清甜,一碗麵或冬粉切好後,注入高湯外,拌有黑木耳絲、金針,再加上芹菜末、香菜末、冬菜,撒點白胡椒,香氣撲鼻,值的一提的是它的冬菜是由一位外省人做來交貨的,美味不死鹹,家人稱讚「彰化素食」的冬菜算得上是中部最美味的。

當然除了點一般的湯麵,還可以任意交代店家要加豆皮、豆腐、豆雞或豆包,這家店的豆包,以前一條十元,現在十二元,每天要賣一、兩千條,生意之好可以想像,為了備料,店家還在對面租了幾間矮房,都在做豆包。每個豆包大概兩吋長,材料是以豆皮捲著木耳、金針、筍角、豆雞角,材料豐富協調,一口咬下去,既有豆皮的彈牙,又有筍角的脆,金針木耳的香,和豆雞的口感。我在台北,若要請吃素的朋友到家裡吃飯,常要彰化家人幫忙宅配「彰化素食」的豆包來,保證菜色的亮點增加不少;堂妹嫁到花蓮,據叔叔說,他也常幫女兒宅配豆包,一次都是四、五十條;哥哥有時要到寺院去,也會帶上幾十條,他說師父們接到時,都很高興。除了豆包,一包五十元的素燥,也是我冰箱裡的常備品,炒高麗菜,煮麵時,丟一點下去就很好吃。

除了好吃,「便宜」也是它生意興隆的原因之一,在物價齊飛的今日,它的一碗湯麵或乾麵賣三十元,一碗豆包、豆皮或豆雞湯賣十五元,菜圓和菜粽三十元,飯和米糕只賣二十元,如果想要吃得豪邁闊氣一點,點一碗每種配料都有的綜合麵是六十五元,也是店裡最貴的品項。對於我這樣一個生活在台北市中心的人而言,住家附近的拉麵店動不動一碗就一百八十元起跳,進到「彰化素食」,點一碗我喜歡的冬粉湯加上豆皮,一個五十元銅板有找,真讓我吃得眉開眼笑。

說起來,「彰化素食」和我家是有姻親關係的,因為阿榮搬到新竹的三哥,有一個女兒,透過媒人介紹,嫁給我的堂哥啟民,成為大伯的二媳婦。堂嫂是在三歲時,隨著父親舉家搬往新竹,然後又嫁回到小西來。有時,家人上門去外帶豆包,店家一看到是老鄰居,豆包仍收舊價十元,或者多送一條,讓家人一直感受到這家店的人情味。

其實我們從來不稱這家店為「彰化素食」,慣常都說「菜麵仔」。「菜麵仔」在小西巷已經賣了超過五十年,如今連阿榮都已作古了,而由他的兩個兒子接手,在巷子裡的成衣店家生意十分蕭條的當今,只有它還維持著強強滾的人氣,和舊時印象不同的是,它的牆上多了一些媒體報導的相片,它的客層多出外地出遊的親子檔,乃至一些年輕的背包客們。

而我們現在也不再從後門出入,因為巷子裡的老家已經沒有人居住了。一晚,我從長安街走入小西巷,巷裡幽靜到讓人心驚,只有素食店流洩出一抹亮光,很難不去想到,小時候從後門走進去吃菜麵的光景,以及後來爸爸過世時,年輕的自己暗地發願居喪期吃素,乃至母親過世時,發同樣的願,一個人守著一分心意和壓抑的悲傷,默默地在店裡吃著一碗素麵;還有在都市裡請客時,熱騰騰的砂鍋裡,盛著美味的豆包上桌,滿室賓客歡喜的容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