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種下尊重與包容種子 文/施佩君 |2017.04.30 語音朗讀 51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親子共讀 種下尊重與包容種子 圖/青林國際提供 親子共讀 種下尊重與包容種子 圖/青林國際提供 《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 作者:乜寇.索克魯曼 繪者:依法兒.瑪琳奇那 出版社:青林 圖/青林國際提供 《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不只是文字精采,圖畫也相當出色。第一次畫圖畫書的依法兒.瑪琳奇那,是布農族旅居澳大利亞藝術家,繪畫主體多為女性,創作風格融合了民族風與現代感,為了呈現《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的溫暖與愛,她選擇用粉彩和水彩創作,並用細鋼筆描繪細節;簡潔的線條,柔和的色調,讓我們可以從圖畫中感受到伊布奶奶身上豐厚的情感。 文/施佩君 原住民族是天生的說故事人,口耳相傳部落的共同記憶與文化,以及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生態哲學思想,這裡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卻像寶石遺落在山間、海濱、城市邊緣,會不會有一天就在主流文化的日侵月蝕之下消失?但願不會,若是,絕對會是我們的一大損失! 幸運的是,有一群人努力著,不辭辛勞的在被遺忘之處撿拾文化寶石,細心的以文字轉化、收藏,並且把這些傳家寶製作成一本一本精美的繪本,讓不能親耳聽聞故事的我們,可以輕鬆的展開書頁,把這些美麗的故事說給孩子、孩子的孩子聽,例如我手上的這本《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 《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文字作者是乜寇.索克魯曼,繪者是依法兒.瑪琳奇那,都是布農族人,故事裡的伊布奶奶也是真有其人,在望鄉部落致力於復育傳統農作。小小一顆豆子雖不起眼,卻連繫著人與人、人與土地、傳統與未來,更承載著布農族的農耕文化、飲食文化與祖先的智慧、情感與記憶,著實神奇。 保留部落的口傳文學 從文字上來看,乜寇.索克魯曼很用心的保留部落口傳文學的味道,雖然用的是漢人的文字,卻是原住民語言的表達方式,例如伊布奶奶說:「我的口袋一直放著各種豆子,只要是我經過的土地,豆子就會從我的屁股後面長出來」。又例如,奶奶邊工作邊唱的「螞蟻跌豆」傳統歌謠,為了把唱歌的聲音「寫」出來,乜寇.索克魯曼用了母語的羅馬拼音,再以中文對照方式,說給不懂族語的人聽。 故事從小伊布暑假返回東谷沙飛與爺爺、奶奶相聚開始說起,小女孩以第一人稱自述:「我的名字傳承自奶奶,我們都叫作伊布。」簡單兩句話,把布農族長子(女)會襲祖父(母)名字,彼此之間有特殊情感聯繫的命名傳統放進書裡了。 接著,祖孫兩人圍繞著豆子的對話,簡簡單單,內容卻很豐富,有豆子開會的故事,地底人、大力士姆姆鳥的傳說,放屁嚇魔鬼、喝豆子湯治病的習俗,一段一段推展布農族人與豆子的關係。 最後奶奶說出了種豆子最重要的原因:「看到這些豆子,我彷佛看到了自己的迪娜(母親),我的心就飛到她那裡去了,我好像還能聽見迪娜說:妳把豆子種得很好,妳真是一位勤奮的孩子。」這裡的迪娜,可以是伊布奶奶生理上的母親,也可以是她所耕作的土地─大地母親,作者讓母親懷抱孩子,與土地懷抱豆子的意象,相互呼應,令人感受到食物不只是食物,更是文化載體的重要性。當小伊布說:「這一幕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時,我們知道生命的傳承正在默默進行中,一如豆子度過地下的黑暗生活,終會開花結果。 融合民族風與現代感 《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不只是文字精采,圖畫也相當出色。第一次畫圖畫書的依法兒.瑪琳奇那,是布農族旅居澳大利亞藝術家,繪畫主體多為女性,創作風格融合了民族風與現代感,為了呈現《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的溫暖與愛,她選擇用粉彩和水彩創作,並用細鋼筆描繪細節;簡潔的線條,柔和的色調,讓我們可以從圖畫中感受到在伊布奶奶身上豐厚的情感。 另一方面,為了營造跨文化的氛圍,依法兒.瑪琳奇那放入大量布農族的符號,如圖騰、衣服、蝴蝶頁上的月曆圖,以及在書頁裡穿梭、布農傳統故事常會出現的小老鼠等,就連顏色的運用,都刻意選用布農的代表色:藍色、白色和黑色。此外,她很巧妙的用黑白色圖騰邊框區分傳說與現實,讓讀者每一次翻頁都有驚喜,足見其用心。 我認為,《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的作繪者對於族群、對於傳承、對於原住民的自我認同,想說的東西很多很多,像伊布奶奶工寮裡的豆子一樣多,但全書卻仍保持輕盈俐落的體態,以留白襯托議題本身的深重,讓這本圖畫書有更多的閱讀角度,不論是輕鬆的品味故事的趣味,或嚴肅的面對故事背後的原民議題,都有無限的想像與思索空間。 優美文圖 展現原民精神 目前台灣本土圖畫書創作,以原住民為題材的繪本,有一部分是政府出版品,或民間非營利機構出版,行銷通路不廣,在市場上能見度較低。而較為讀者熟知的原住民繪本,如《火金姑民俗繪本》、《射日》、《少年西拉雅》、《春神跳舞的森林》、《雲豹與黑熊》等,均是屬於非原住民身分的兒童文學工作者的創作。 上述作品的作繪者在創作故事時,煞費苦心,例如張又然花費三年的時間研究文獻、實地田野調查,完成細緻寫實的《少年西拉雅》;獲得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入選獎的《春神跳舞的森林》,更是張又然與嚴淑女以六年漫長時間,細細揣摩、考察,完成的一部繪本。 這些作品比較偏向作家文學,以精練優美的文字圖像展現原住民精神;而像《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均由原住民創作,保留口傳文學特色的繪本,仍較為少見。 衷心希望有更多原住民的創作者能投入繪本這塊田地,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接觸更多元、來自不同文化的故事,在他們小小的心裡種下尊重與包容的種子。 前一篇文章 書市隨筆 紙之大河連續劇—《紙的大歷史》 下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 我爸爸沒工作了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 《正念自律》 助你找回平靜 活出人生意義【圖文書】 《被雲踩到了!?》 自在徜徉想像力的笑聲中【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 作者其他文章【閱來悅愛】《白兔夫人》、《超無聊的o星球》 讓人開懷大笑的吉勒.巴舍萊【閱來悅愛】《我和媽媽在月亮的肚子裡》 神祕靛藍色的母愛【閱來悅愛】《啾啾的媽媽》 沒有血緣仍是一家人【閱來悅愛】《我是船》五味太郎的人生風景【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