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 紙之大河連續劇—《紙的大歷史》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2017.04.23
5117觀看次
字級
《紙的大歷史:從蔡倫造紙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文明兩千年的世界之旅》 作者:亞歷山大.孟洛(Alexander Monro) 譯者:廖彥博 出版社:聯經

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紙張經由各種途徑傳至世界各地,對人類文明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和貢獻。

探討紙的歷史或製造的書籍,若從中國造紙的源流來看,自然以出版已久的錢存訓之《書於竹帛》及《造紙及印刷》等最具學術性;若以「Q & A」的眼光,想迅速了解到紙張的簡要歷史及製造、使用或種類等,則去年臉譜出版社翻譯自日本王子製紙社所印行的一本《紙的百知識:發明、製造、應用、再生;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則是對紙的歷史、生產、和分類、應用,各有簡要的敘述,是認識紙的入門書。

至於三年前,聯經出版社翻譯自英國作家伊安.桑塞姆(Ian Sansom)所寫的《紙的輓歌》(Paper:An Elegy),則除了展示紙的發明沿革外,亦探討紙的各種產品和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甚至在建築、藝術創作、身心治療、戰爭中發揮的不同力量。桑塞姆其實並非為紙奏起輓歌,而是讚頌紙張的社會價值。

相較於《紙的輓歌》偏重橫向社會作用的敘寫,日前聯經又出版英國史學家及新聞工作者亞歷山大.孟洛所寫的《紙的大歷史:從蔡倫造紙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文明兩千年的世界之旅》一書,則像一部浩浩蕩蕩的紙之大河連續劇,在紙張發展的歷史縱軸上,著墨更深。紙張經常在隱而不顯中,影響了歷史的發展,也曾撼動中西,掀起多次人類的革命,改變了世界的樣貌,因此若說這部厚達四百多頁的歷史書,也是世界史的縮影,一點也不為過。

孟洛曾在劍橋大學與北京大學研讀中文,熟悉中國史。他在書中透露出對中國歷史的熱愛,並以紙張為媒介,勾勒出中國紙張的發明,如何在兩千年內黏合出一個現代的文明地圖。從紙張發明之前,與文字書寫的聯結,到蔡倫發明蔡侯紙,以及如何透過宗教東傳高麗、日本;並在唐朝時與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戰役後,造紙術往西傳到中亞、中東、最後透過歐洲印刷術的發明,讓紙張的力量,如虎添翼,猶如船堅礮利,征服了全世界。這本書不僅有作者的史學涵養,也有他身為新聞工作者講故事的能力,使得這本講紙張歷史的書,一點也不枯燥無味。

事實上,這本書不只講紙張,也講歷史和文化,還有許多名人傳記、逸事(如老子、孔子、王羲之、白居易、穆罕默德、馬丁路德、古騰堡等)。若以紙張的延伸或影響而言,這本書其實也是一部圖書史、書法史、印刷史,總之,因為本書,我們才知道紙張從過去到現在,承載著許多無形的文明開創能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