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情書】 我的童年是一部勞動史

文/吳鈞堯 |2017.04.04
2460觀看次
字級

文/吳鈞堯

記得你曾經把我們一家三口,說成「我們家族」。我想了很久,發覺當人的住宅,失去了天、沒有了地,再加上缺乏適當的親情串聯,孩子,很可能每一戶宅院,都是一座城堡。我們把自己填得很深、很牢,沒有護城河、沒有荷槍士兵,但都像宮闈。

孩子,稱謂是我們與人間、世界建立關係的開始,當你還在襁褓,我逗弄你的下巴,搬弄些能夠輕易發出聲響的鈴鐺、搖鈴等玩具,我發現,聲音是嬰兒最初的、與外界的探索。幾周大的嬰兒看待外物都模糊、都細碎,所以我們一遍遍教你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已經忘記,你最早發出哪一種稱謂?但肯定不會是「阿伯」。甚至搭車幾分鐘,到左近的爺爺、奶奶家,你待不到十分鐘,就喊說,「回家、回家,我要回家……」

必須哄你、加上威脅利誘,以及好幾回的春節、母親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家人聚會,你才漸漸把阿伯、阿嬸、叔叔、堂兄弟、姑姑、姑丈等,納進「家族」體系。人的裡頭,住了更多人,且永遠不會住滿。你很訝異地發現,爺爺、奶奶,辛苦育養六個孩子,一家三口只是因應現代化社會,不得不的家庭結構。好幾次問你,「要個弟弟或妹妹嗎?」你都搖頭。如果你多個手足,你就會當起「大哥」,那勢必改變你的性格,增加你的承擔,猶如我的大哥、你的阿伯。

孩子,我跟阿伯的童年與你完全不同,時間像清道夫,把我們趕進了二十一世紀,以及新的環境。我們的童年很勞動,尤其長子、長女,開始走路,就得照顧學走的,以及學爬的弟弟、妹妹。阿伯,在你認識他的時候,已是中年微福,我來跟你說,阿伯扼要的勞動史,沒有要時光回頭的意思,而要說一個家族的故事,當然大於你所說的,「我們家族」。

大哥常與露水比早。那個留五分頭的少年,經常是朝陽一出來,露水就消散了。在晨間,我若揹書包上學,經過海邊低矮的相思林,它的枝椏常橫在路邊,高一點的,腿邊畫過葉尖,矮一點的,胳臂掃過露水。都一陣涼。若扛鋤頭或鏟子,我是經過通往田裡的芒草小徑,它們垂啊垂,是身上的綠太綠,還是露水太沉了?

默默的、經常也是驀驀,一方火紅出現了,露水逃往西邊。

露水,珠結於天濛濛亮以前。我仍藏躲被窩,追趕著一個又一個的夢。不知道大哥以什麼為鬧鐘,能在天亮前,弄柴火、溫熱了豬飼料,扛上屋後的豬寮,給豬隻一頓飽飯?大哥餵雞鴨,包括一窩剛孵出的小雞。牠們一起擠近籠子前,啄食麥麩色的飼料,逗趣的大頭點啊點地,上邊一盞燭光打映下來,金黃色羽毛被映得金黃。這是我認識的,關於「溫柔」的第一個印象。孩子,我喜歡孵雞蛋、養小雞的畫面,雞隻不會是寵物,但我呵護牠們,猶如你老是勸我、慫恿我,養一隻或兩隻貓,我說,「你呀,就是我的寵物了。」我總沒答應,一是家裡雜物多,照顧不便;二是想待你長大,負起照養的責任,而不是一時起念,只負責「寵」。

已經中年發福的阿伯也會哭鬧喔。一個難忘情節是,大我五歲的少年,因一口牙疼,掙扎、翻滾,如一尾被捕上岸的魚,賴在床上打滾。幾乎就跟魚一樣,彈著彈著。只是魚不哭,或者它哭泣時沒被發現,但是大哥哭得兇。捧著腮幫子,邊哭邊抽搐,沒有人挨近幫助他,約莫牙疼就這般,小、細,但也尖。只我在旁,默默看著,也捧著自己的腮幫子,努力把牙疼情節,塞進牙縫裡。

大哥是厲害的,雖然他也哭泣。農村營養差,他發育慢,十歲左右,約莫百來公分高,再往上掙兩年,他國中了,身高沒長幾吋。但是他知道怎麼扛犁、駕牛,在父親遠洋捕魚,代了父職,幫忙耕田。犁,到他下巴了,牛是他好幾倍大,但當時與現在,我回想起來,覺得那是一個小巨人,在犁田。大哥持犁,走在牛隻的後頭,土是紅色的、天很清藍,我或正播種、或者只是看著,看大哥怎麼犁了這頭,回了這頭。

大哥國中畢業到台灣上班。當時沒人理會「童工」這回事,滿滿的加工廠、車床間,都是少年,以及更小的少年。大哥不在,該我犁田了,我試了試,犁不動、牛不動、地也不動。這才知道大哥了得。

孩子,記得大前年,我帶你回金門老家,撞見堂哥在廟口草坪,為一頭八個月的小牛綁一條厚重的石樁。問他為什麼呢?堂哥說,教牛怎麼耕田。以為牛耕田天經地義,難道牛耕田,也得「上課」的,需要老師——每一個莊稼漢,一遍又一遍地教,而且是上一對一的「私塾班」?牛用來移動土夯的頸脖,未必知道怎麼使力,所以必須教導一條牛,關於犁、關於大地的重量。牛上課的時候,我也在課堂上,獸與人,各有各的課程。不遠前,小牛的母親專心瞧著。我很想知道母牛在這個當下,想著什麼?

大哥已是兩個大學生的父親,我還記得的一個故事是別人轉述的。父親帶大哥到地瓜田,土犁開了之後,蟲翻了出來。蟲體慘白、肥,還蠕動。大哥一路哭回家,嚷著說,爸爸要讓他撿田裡的蟲,「我怕死了!」

孩子,我們家族漸漸擴大了。你小時候經常畏生,「來,喊阿姨、喊姑婆、姨丈、姑丈……」你要嘛害羞閃避、要嘛把那些稱謂含在口中,你雖已經可以言語,但那個情景,宛如你仍在襁褓,得一遍一遍教你說,「爸爸、媽媽……」

關係的建立需要不停的學習,家族、一個距離漸漸拉遠關係的家族已是如此,何況其他的社會關係?

天與地沒有遠離,只要望著、站著,孩子,我們就開始一個故事的流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