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49-2)

星雲大師 |2017.02.16
1296觀看次
字級

六度萬行(二) 
文/星雲大師
六朝金粉無常難再/度勢審時分析時勢/萬紫千紅百花齊放/行住坐臥舉止威儀/六畜興旺五穀豐收/度人以德給予希望/萬家燈火輝煌夜景/行俠好義助人為樂/六親不認情誼斷絕/度一切苦遠離煩惱/萬法一如等無差別/行為不當懺悔得救/六神無主心不在焉/度過困境苦盡甘來/萬象更新從頭發展/行絕虛浮言無名利/六波羅蜜度己度人/度脫普世完成大願/萬籟俱寂悟入禪心/行佛所行自動自發

得度六法
文/星雲大師
佛教有所謂「六度」法門,說明人想要有所成就,必須懂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以及要有禪定的功夫,還要有般若的智慧等。現在僅以新的「得度六法」,與讀者共勉:
一、忠義:世間上最可貴的情操,就是忠義,忠於感情、忠於責任、忠於友誼、忠於領導等。對上要忠,對下要有義,人我關係的情義,天地之間的道義,社會人群的仁義,宇宙養我、育我的恩義;我明白忠義、感謝忠義,實踐忠義,忠義是為得度第一法。
二、誠實:人際之間最可怕的就是虛而不實,最可貴就是相互誠實的真情友誼。因此,我們待人要誠實,我們與人生意往來要誠實,我們對親朋好友要誠實,甚至對國家社會要誠實無欺,我們的信仰要誠實。尤其所謂「上不欺天,下不欺地」,一顆誠實之心,才能感動天地。不誠實,遲早會被拆穿,唯有誠實,才能耐久,才能經得起考驗。佛陀三十二相中的「出廣長舌相」,就是因為誠實不妄語,所以誠實是為得度的第二法。
三、慈悲:人從過去世帶到現生的,除了身體以外,還有一個內在的生命,也就是慈悲的本性。慈悲雖是人之本性,但是有的人受了外境之汙染,轉慈悲為暴戾,為殘忍,為迫害。假如把慈悲本性斷了,將來的生命無以轉換、昇華;沒有慈悲,真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人寧可以什麼都遺失、毀壞,但不能沒有慈悲。人靠著慈悲的本錢行善做好事,生命才能有未來的希望。廣行慈悲,是為得度第三法。
四、正勤:在世間上做人,誠誠懇懇、正正派派,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此還不夠,「正勤」就是要吾人對好事要更積極,義無反顧的勇往向前。苦難的人,我們要勇敢去度;可歌可泣的事,我們要勇敢去做。正如鑑真大師說:「為大事也,何惜生命?」為了人民的福祉,為了人間的安樂,為了世界的和平,精進不懈,為此努力者,是為得度第四法。
五、信心:信心是力量,信心也是得度的寶藏,因為有了信心,就有目標,就有嚮往,就能鍥而不捨的奉持信仰。例如,對諸佛菩薩的恭敬,對佛法真理的探求,對行善之人的護持,對善事義舉的從事;不要小看了信心,有信心無事不辦,所以信心是為得度第五法。
六、覺悟:人生不可以一直執迷不悟,回頭是岸!只是什麼時候回頭?人生應該要有些覺悟。然而什麼時候才能覺悟?我們能覺悟昨日的非法,今日的正道,覺悟往昔的錯誤,今日的悔改,所謂「轉迷為悟,轉邪歸正」,只要能覺悟,還怕將來不能成為正大光明的人生嗎?所以覺悟是為得度第六法。
當然,得度的法門很多,六度中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得度,何況六度共同奉行,焉能不度?
──摘自《人間萬事》第十二冊 p.208
【佛教問題】
一、六波羅蜜的意思?
 所謂六波羅蜜,略稱「六度」,「度」謂度迷到悟,度邪到正,度苦到樂,度此到彼,乃菩薩欲成就佛道所實踐的六種德目。
1.布施度:是無相布施的無慳心。必須要能財施、法施、無畏施等與三輪體空相應,才是菩薩的布施。
2.持戒度:是尊重有情的無犯心。必須攝律儀、攝善法及饒益有情兼行,才是菩薩持戒。
3.忍辱度:是難行能行的平等心。為一切道法而修習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觀察法忍的忍辱法門,必須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不生退怯,才能完成忍辱行滿。
4.精進度:是斷惡修善的勇猛心。菩薩不畏諸苦,在修學道上能勇猛精進、攝善精進、利樂精進,不生疲厭地常於人間教化剛強眾生,精勤不息。
5.禪定度:是淨穢一如的正念心。菩薩以世間禪、出世間禪、出世間上上禪的禪定功夫,自他安穩。
6.般若度:是空有無礙的智慧心。菩薩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隨其所應,令眾生發起善念,不墮煩惱,是菩薩的無量妙用。
──節錄自《佛光教科書(三)》〈菩薩道的實踐〉
二、何以說「六度」是度人度己呢?
一般人未能深入探究佛教的義理,只從膚淺的「表相」上來研究佛教、信仰佛教,總認為佛教是叫人要布施喜捨,要持戒自律,要忍辱負重,要精進不息,要枯坐入定。其實陳義過高,反而不能契合眾生的根機;事實上大乘佛教,即以六度而言:
1.布施,是給人呢?是給己呢?
看似給人,實際上是給己。
布施能度「慳貪」,是自己發財之道。
2.持戒,是束縛呢?是自由呢?
看似束縛,實際上是自由。
持戒能度「毀犯」,是自己平安之道。
3.忍辱,是吃虧呢?是便宜呢?
看似吃虧,實際上是便宜。
忍辱能度「瞋恚」,是自己做人之道。
4.精進,是辛苦呢?是快樂呢?
看似辛苦,實際上是快樂。
精進能度「懈怠」,是自己成功之道。
5.禪定,是呆板呢?是活潑呢?
看似呆板,實際上是活潑。
禪定能度「散亂」,是自己安心之道。
6.般若,是外求呢?是內求呢?
看似外求,實際上是內求。
般若能度「愚痴」,是自己明理之道。
從上述六波羅蜜的義蘊看來,菩薩道是為人的,實際上也是為自己。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六波羅蜜自他兩利之評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